成语意思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昭宗纪》:“昭宗临轩自谕之曰:‘卿等藩侯,宜存臣节,称兵入朝,不由奏请,意在何也?’茂贞、行瑜汗流洽背,不能对。”
成语意思韩陵:韩陵山,在河南安阳东,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。比喻少见的好文章
成语出处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六卷:“信曰:‘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。’” 0
成语意思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
成语出处鲁迅《彷徨 伤逝》:“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,短发都粘在脑额上;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白费精力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王敬初常侍》:“王公曰:师子咬人,韩卢逐块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日夜思念,精神困乏。
成语出处明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不料东人妹淑兰留心于那生身上,终日魂劳梦断。”
成语意思后来的超过先前的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汲郑列传》:“陛下用群臣,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”
成语意思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。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秦,虎狼之国,不可信。”
成语意思豪:通“毫”;厘:很小的计量单位;差:差异;致:招引。指极其微小的差错,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
成语出处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然某等区区,实恐理失于内,事败于外,豪厘之差,将致千里,使荆蛮乖离,西嵎不守,唇亡齿寒,侵逼无限也。”
成语意思依样画葫芦。比喻只是模仿,缺乏创造
成语出处清 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三卷:“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,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。”
成语意思鹤鸣猿啼。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酧负》:“早除却花魔酒病,惯闻他鹤唳猿声,守清夜药垆丹鼎。”
成语意思话里含有别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那知他二人这话,却是机带双敲,话里有话!”
成语意思形容文辞气魄极大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朝献太清宫赋》:“九天之云下垂,四海之水皆立。”
成语意思火列:一列列火堆;星屯:星罗棋布的村庄。形容驻军军容盛大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投笔映谈》:“是故风驰电击者,势也;火列星屯者,形也。”
成语意思河梁:桥。指送别。
成语出处汉·李陵《与苏武》诗:“携手上河梁,游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侧,悢悢不得辞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健壮有活力。
成语出处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三回:“一服用软口汤送下,明日再将乱活汤送下一服,包你活龙鲜健便了。”
成语意思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四章:“集中使用兵力,即所谓‘化零为整’的办法,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合二为一”。合两者为一体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,连里竟街,雕修缮饰,穷极巧伎。”李贤注:“合两坊而为一宅。”
成语意思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吾何忍弃去。”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毫:细毛。一丝一毫也不侵占。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。
成语出处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广汉士女》:“纯独清廉,毫毛不犯,夷汉歌叹,表闻三司。”又《南中志·宁州》:“广汉郑纯,独尚清廉,毫毛不犯,夷汉歌咏,表荐无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