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夺:强取;朱:朱红,正红色。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。比喻以邪夺正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。”
成语意思大吕:阳律中排第四。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、庄严、高妙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焚书·复焦弱侯》:“至其真洪钟大吕,大扣大鸣,小扣小应,俱系精神骨髓所在。”
成语意思花烛:彩色蜡烛;洞房:深邃的房,指新婚夫妇的卧室。深室里点燃有龙凤图案装饰的蜡烛。形容结婚的欢乐景象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一折:“到晚来月射的破窑明,风刮的蒲帘响,便是俺花烛洞房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鸿爪雪泥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苕生乃寄余诗云:‘鸿爪春泥迹偶存,三生文字系精魂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,质朴无华。同“怀真抱素”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 武帝纪上》:“其有勇退忘进,怀质抱真者,选部或以未经朝谒,难于进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怀珠韫玉”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刘显传》:“怀珠抱玉,有殁世而名不称者,可为长太息,孰过于斯!”
成语意思真:纯真。素:质朴的本色。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,质朴无华。亦作“怀质抱真”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“其有怀真抱素,志行清白,恬退自守,不交当世,或识通古今,才经军国,奉公廉直,高誉在民,具以名奏。”
成语意思识:认识。指人不识字
成语出处《通俗编·文学》引《懒真子》:“汝纥字不识耶!”
成语意思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王射之,敏给搏捷矢。王命相者趋射,狙执死。”
成语意思有所恃而终不悔改。语本《书·舜典》:“眚灾肆赦,怙终贼刑。”孔传:“怙奸自终,当刑杀之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书·舜典》:“眚灾肆赦,怙终贼刑。”孔传:“怙奸自终,当刑杀之。”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“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,舍邪而适正。其怙终不悛,则当为《夬》之上六矣。”
成语意思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,应付裕如,不会慌乱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公子会者不忙,将铁棒架住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有我无你。
成语出处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先帝虑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
成语出处唐 骆宾王《上兖州刺史启》:“还珠合浦,波含远近之星。”
成语意思喝:喊叫;卢、雉:古时赌具上的两种彩;呼:高叫。泛指赌博赌兴正浓的情态
成语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掷骰者,喝雉呼卢;善射者,穿杨贯虱。”
成语意思悔:后悔。后悔也来不及了
成语出处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吾有三失,晚而自觉,悔之何及!”
成语意思呼:招呼;之:代词,指代呼唤的对象。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,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,即将就任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序》:“空蒙寂历,烟雨灭没,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说话半吞半吐,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8回:“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,须先和我说明白了。要是这么‘含着骨头露着肉’的,我倒不收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同心协力。
成语出处谢彬《民国政党史》第四节:“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,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。”
成语意思衷:内心;济:渡水。大家一条心;共同渡江河。比喻团结一致;克服困难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。”《国语 鲁语下》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喻指进度缓慢、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
成语出处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企业由‘国营’,便效率低下,搞不好就成为‘胡子工程’、‘钓鱼工程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