冻疮
					
					
						
							- 词语读音
- dòng chuāng
- 词语注音
- ㄉㄨㄙˋ ㄔㄨㄤ
- 繁体字形
- 凍瘡
 
         
       
基本解释
冻疮 科普中国冻疮常见于冬季,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、肿胀性损害,严重者可出现水疱、溃疡,病程缓慢,气候转暖后自愈,易复发。
词语解释
基本解释
冻疮 dòngchuāng
[frostbite;chilblain;chilblain] 又名冻风。冷风严寒伤及皮肉,气血凝滞而成。多发于手足、耳廓等处
辞典解释
冻疮dòng chuāng  ㄉㄨㄥˋ ㄔㄨㄤ  
病名。指因冰冻而使局部皮肤组织破坏,所形成的疮。 
网络解释
冻疮 科普中国
冻疮常见于冬季,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、肿胀性损害,严重者可出现水疱、溃疡,病程缓慢,气候转暖后自愈,易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