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
					
						拼音liáng
						部首氵
						笔画11画
UNICODE6DBC
五笔IYIY
仓颉EYRF
郑码VSJK
四角30196
笔顺点、点、提、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钩、撇、点
					 
				 
			 
			
			
			国语词典
〈形〉
- 冷、微寒。- 如:「凉水」、「凉风」。
- 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:「北风其凉,雨雪其雱。」
- 三国魏·曹丕〈燕歌行〉:「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」
 
- 冷清、不热闹。- 如:「荒凉」。
- 《金史·卷八八·列传·移剌道》:「咸平卿故乡,地凉事少,老者所宜。」
 
- 惆怅、悲苦。- 如:「凄凉」。
- 南朝梁·江淹〈别赋〉:「巡曾楹而空揜,抚锦幕而虚凉。」
 
- 淡薄、不善。- 如:「世态炎凉」。
- 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「虢多凉德,其何土之能得。」
 
〈动〉
- 失望、灰心。-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「登时倒抽了一口气,凉了半截。」
 
〈名〉
- 感冒、风寒。- 如:「受凉」。
- 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九回:「就怕他也像晴雯著了凉。」
 
- 朝代名。东晋十六国中,先后据有今大陆地区甘肃之地者,国号皆称为「凉」,有前凉、后凉等。
- 姓。如三国时魏国有凉茂。
〈动〉
- 置物于通风处,以降低热度。- 如:「把茶凉一下。」
- 《新唐书·卷四六·百官志一》:「凡戎器,色别而异处,以卫尉幕士暴凉之。」
 
- 辅助、辅佐。- 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「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,凉彼武王。」
 
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呂張切【正韻】龍張切,𠀤音良。【說文】薄也。【左傳·莊三十二年】虢多涼德。
又風名。【禮·月令】孟秋之月涼風至。
又州名。【廣韻】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。
又姓。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。
又與䣼同。【周禮·天官】漿人掌共王之六飮,水漿醴涼醫酏。
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力讓切【正韻】力仗切,𠀤音亮。佐也。【詩·大雅】涼彼武王。本亦作諒。【韓詩】作亮。
又信也。【詩·大雅】涼曰不可。
外语翻译
- 英语:cool, cold; disheartened
- 德语:enttäuscht  (Adj),kühl  (Adv),Liang  (Eig, Fam)
- 法语:laisser refroidir qch,Liang (royaume),frais
说文解字
薄也。从水京聲。呂張切
(涼)薄也。涼廁於此者、謂六飲之涼與漿爲類也。鄭司農云。涼、以水和酒也。玄謂涼、今寒粥若糗飯襍水也。許云薄也。葢薄下奪一酒字。以水和酒。故爲薄酒。此用大鄭說也。引伸之爲凡薄之稱。如職涼善背、虢多涼徳。毛、杜皆云涼薄是也。薄則生寒。又引伸爲寒。如北風其涼是也。至字林乃云涼、微寒也。唐殷敬順引之。廣韵、玉篇皆云。凉俗涼字。至集韵乃特出凉字。注云。薄寒曰凉。从水。京聲。呂張切。十部。
方言集汇
- 国际音标:  liɑŋ˧˥; liɑŋ˥˧
- 唐代读音:  *liɑng
- 日语读音:  SUZUSHII USUI MAKOTONI
- 韩语罗马:  LYANG
- 现代韩语:  량
- 越南语:  lương
- 客家话:  [海陆腔] liong2 [客语拼音字汇] liong2 [台湾四县腔] liong2 [梅县腔] liong2 [宝安腔] liong2 [客英字典] liong2
- 粤语:  loeng4
- 潮州话:  liang5 (lîang)
- 近代音:  來母    江陽韻    平聲陽    糧小空;
- 中古音:  來母    陽韻    平聲    良小韻    吕張切    三等    開口;來母    漾韻    去聲    亮小韻    力讓切    三等    開口;
- 上古音:  黄侃系统:來母    唐部   ;來母    唐部   ;王力系统:來母    陽部   ;來母    陽部  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