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好人、坏人难于分清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今复相遇,起接锋刃,交战之日,兰艾难分。土崩倒戈,宜为蚤(早)计,无使一人迷昧,而九族就祸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、红花凋谢的景象
成语出处唐 韩琮《暮春滻水送别》:“绿暗红稀出凤城,暮云楼阁古今情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,犹如口中之虱。故又作“口中虱”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七术》:“(王)以临东阳,则邯鄣口中虱也。”
成语意思支:支持、支撑。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。形容快乐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张堪传》:“桑无附枝,麦穗两歧,张公为政,乐不可支。”
成语意思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大招》:“魂兮归徕!乐不可言只。”
成语意思牢:坚固。非常坚固;不可摧毁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大官臆决唱声,万口和附,并为一谈,牢不可破。”
成语意思享乐不可过分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”
成语意思拉:拉拢;结:组织。组织帮派,搞小集团活动
成语出处《人民日报》1983.2.20:“对于少数人在改革中抵制、怠工、失职渎职;乘机制造思想混乱,拉帮结派,进行非法组织活动……就要严肃处理。”
成语意思组织帮派,搞小集团活动
成语出处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君子之交》:“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,拉帮结伙地搞活动,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。”
成语意思指事倍功半。形容费力大,收效小
成语出处明 刘基《赠陈伯光诗序》:“防微遏几,百病不生。几动形见,力倍功半。”
成语意思镂、雕:雕刻。雕刻冰块和朽木。比喻劳而无功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儒林传序》:“镂冰雕朽,迄用无成。”
成语意思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4回:“他这驴一见,便将前蹄扬起,连蹦带跳。”
成语意思琼:美玉。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
成语出处明 杨慎《升庵诗话 孙器之评诗》:“刘梦得如镂冰雕琼,流光自照。”
成语意思原比喻年老有贤子。后指老年得子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陆印传》:“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的本事非凡,神通广大
成语出处明 孟称舜《死里逃生》第一折:“便六臂三头待怎么,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。”
成语意思胜任: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。能力不够;难以担当任务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……言不胜其任也。”
成语意思趣:通“趋”,趋向。丢掉根本,追逐末节
成语出处汉 徐幹《中论 考伪》:“以此毒天下之民,莫不离本趣末,事以伪成。”
成语意思极好或令人钦佩的,不平凡,优点突出
成语出处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七回:“本县看她处心行事,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,断不肯等闲失身。”
成语意思力量不能支撑。表示事到危难时候;想要挽救、解决;但力量不够。
成语出处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大厦将倾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
成语意思力量达不到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下:“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,自来搜捉纣王,纣王见兵势甚大,力不能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