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量:估量;衡量;录用:收录任用。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凡所擘划利害,不问何人,小则随事酬劳,大则量才录用。”
成语意思老成:阅历多;历练:长久从事而有经验。指阅历丰富,练达世事
成语出处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太常正卿白玄,老成历练,大有才气。若充迎请上皇之使,定当不辱君命。”
成语意思良:好;辰:时日;吉:吉利。美好的时辰,吉利的日子。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九歌 东皇太一》: “吉日兮辰良,穆将愉兮上皇。”
成语意思寇:盗贼。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。
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三折:“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,落草为寇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成语意思出:突出的一部分;进:凹进的一部分。形容物体的表面排列不整齐;表面凸凹不平或参差不齐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潦草:草率,不精密,不认真;塞:搪塞。形容做事敷衍了事,马马虎虎,不负责任
成语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花样不同,乃谓文章之异;潦草塞责,不求辞语之精。”
成语意思屡次:多次;三番:许多次;一次又一次。反复多次。形容次数或回数很多。
成语出处瞿秋白《乱弹 一种云》:“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?”
成语意思多次,好几次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绯衣梦》第三折:“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这笔尖儿上。”
成语意思尖刻的嘲笑和谩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:“他一进一出要受学生们的冷嘲热骂,然而也不能不忍耐着装聋卖哑。”
成语意思冷嘲:冷言冷语;尖刁刻薄的风凉话;热讽:辛辣难忍的讽刺语。用尖锐、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。
成语出处清 袁枚《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》:“人人知之,皆有不平之意。故晋大夫七嘴八舌,冷讥热讽。”
成语意思口齿伶俐,能说会道
成语出处元 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这妮子使着呵,早妆聋做哑。泼贱才,堪人骂,再休来利齿能牙。”
成语意思郎:男子;貌:容貌。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。
成语出处元 乔梦符《扬州梦》:“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,笋余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,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。”
成语意思老蚕吐丝作茧,把自己包在里面。比喻自己束缚自己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石芝》:“老蚕作茧何时脱?梦想至人空激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、主张重新搬出来。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。
成语出处邹韬奋《无政府与民主政治》:“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,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。”
成语意思调:调子;曲调。陈旧的曲调重新弹奏。比喻已经说过的话再说过;也指说话或文章没有新意。
成语出处邹韬奋《无政府与民主政治》:“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,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战备物资充足
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《桃园结义》第一折:“俺这蒲州,地方宽阔,粮多草广,军民好汉,我何不起兵播乱。”
成语意思佛家劝善之语;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;只要弃恶从善;立即可以成佛。
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”
成语意思多指欠债,借东家还西家,左支右绌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;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;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。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,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。”
成语意思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现次数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说话、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。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