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言语或动作鲁莽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9回:“那小孩子没轻没重的便说不好了,石师爷的老太太上了吊了。”
成语意思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(名称)叫做……
成语出处鲁迅《藤野先生》:“美其名曰‘富士山’。”
成语意思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,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。亦作“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独角牛》:“孩儿也,一了说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不学之人,如面对墙壁而立,一无所见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。”孔安国传:“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”
成语意思①形容精神振奋、跃跃欲试的样子。②激动、气愤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但题起厮杀呵磨拳擦掌,排戈甲,列旗枪,各分战场。”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俺可也磨拳擦掌,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;情绪高昂;急不可待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二折:“不是我十分强,硬主张,但题起厮杀呵,摩拳擦掌。”
成语意思人民穷困,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本处万山环列,易于哨聚,又值水旱频仍,民穷财尽,人心思乱。”
成语意思满腔:充满心中。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
成语出处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那些人满腔义愤,来势汹汹,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,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,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独角牛》:“孩儿也,一了说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”
成语意思人情事理
成语出处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廿一经》:“民情物理之隐微,无不了如指掌。”
成语意思一地的人情世故,风俗习惯
成语出处清·恽敬《与福子申》:“顺德近接省会,民情土俗,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
成语出处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‘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’机器当然应有尽有,就是不大牢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,然后才证明‘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’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男子美貌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何平叔美姿仪,面至白;魏明帝疑其傅粉。正夏月,与热汤饼。既啖,大汗出,以朱衣自拭,色转皎然。”
成语意思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9回:“这伙计既到上海之后,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,他其中怕别有因由。而且明人不作暗事。”
成语意思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。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,不在背后捣鬼。
成语出处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:‘明人不做那暗事’,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,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,妆甚的谎子!”
成语意思明:光明正大。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,不转弯抹角
成语出处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:“明人不说暗话,雪岩的靠山是王抚台,如今已不在人世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。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一为马前卒,鞭背生虫蛆;一为公与相,潭潭府中居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不分白天夜晚。
成语出处冰心《姑姑》:“我希望她遇见一位煞神般的婆婆,没日没夜的支使欺负她,才给我出这口气!”
成语意思佛经故事;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;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;因此各人所说不一;争论不休。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;看问题片面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洪进禅师》:“有僧问:‘众盲摸象,各说异端,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