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
成语出处清 冯桂芬《致李伯相书》:“距今只二十余年,惟以工员四散,军兴多故,遂邈如旷世,知之者绝少。”
成语意思三十六计之一,用美人引诱人上当
成语出处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6回:“这些美人计,如何有用!”
成语意思比喻生命垂危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6回:“吾今命若悬丝,专望救援。”
成语意思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。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。也比喻乱闯瞎撞;非常危险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:“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。
成语出处汉 王逸《离骚序》:“《离骚》之文,依《诗》取兴,引类譬谕,故善鸟香草,以配忠贞;恶禽臭物,以比谗佞;灵修美人,以媲于君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
成语出处元 黄溍《书袁通甫诗后》:“吾侪碌碌,从俗浮沉,与先生相去远甚,而欲强加评品,正如盲人说象。”
成语意思瞎子骑着瞎马。形容乱闯瞎撞,非常危险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:“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,因共作了语……复作危语。桓曰:‘矛头淅米剑头炊。’殷曰:‘百岁老翁攀枯枝。’顾曰:‘井上辘轳卧婴儿。’殷有一参军在坐云:‘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忧虑时俗
成语出处宋 曾巩《答李讼书》:“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,信如是,是足下之有志乎道。”
成语意思满山遍野,形容众多而密集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8回:“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,其势浩大,漫天遍地而来。”
成语意思指表面上升官,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就是再添一千个都老爷,也抵不上两个监督、一个织造的好:这叫做‘明升暗降’。”
成语意思漠然:冷淡的样子;置:放;搁置。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;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;不关心;不理不睬。
成语出处宋 高斯得《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》:“今被灾之地既广,旧由比固当悉援,然亦安可漠然视之,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?”
成语意思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
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子贡茫然自失,归家淫思七日,不食不寝,以至骨立。”
成语意思迷惑他人视线,使人分辨不清。指耍花招欺骗人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质问国民党》:“这些人也是敌人的第五纵队,不过比前一种稍具形式上的区别,借以伪装自己,迷人眼目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妙手:技能高超的人;丹青:绘画的颜料,比喻绘画的艺术。指优秀的画家。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‘登高送别图’,在会诸人,都做了诗。”
成语意思民生:人民的生计;凋敝:破落;衰败。形容社会经济衰败;人民生活困苦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循吏传序》:“民用凋敝,奸宄不禁。”
成语意思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。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。
成语出处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顾先生摇头道:‘唉!名师出高徒,名师出高徒。”
成语意思漫: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;引申为“布满”;遍:动词;遍及;布满。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、田间旷野。形容数量很多、范围很广、声势很大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,浩浩荡荡,漫山遍野而来。”
成语意思满山遍野,形容数量多、分布广
成语出处冰心《颂“一团火”》:“这星罗棋布、漫天遍野的一团团火光,会把我们新的万里征途,照耀得多么光明,多么灿烂!”
成语意思布满山岭田野。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
成语出处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镇延安,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,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!”
成语意思不言不语,一声不响
成语出处梁实秋《吸烟》:“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,也没有诹访室人,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