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乐于坚持做好事。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。”
成语意思及:达到。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。
成语出处宋 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:“平生所未见之文,公力所不及之义,备聚其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同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
成语意思户枢:门转轴;蠹:虫蛀。流动的水不会发臭,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
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尽数》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
成语意思搬弄是非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挑斗》:“你如今掠是搬非,干讨得鬼哭神愁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。
成语出处汉 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三:“卵与石斗,麋碎无疑;动而有悔,出不得时。”
成语意思六神:道家认为人的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脾、胆各有神灵主宰,称为六神。形容惊慌着急,没了主意,不知如何才好。
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三十二:“凡人卧,头边勿安放火炉,令人六神不安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量凿正枘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杨炯《卧读书架赋》:“从绳运斤,义且得于方正;量枘制凿,术仍取于纵横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
成语出处《宋史 道学传序》:“作《太极图说》、《通书》,推明阴阳五行之理,命于天而性于人者,了若指掌。”
成语意思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或问禘之说。子曰:‘不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
成语意思衡量时势,估计力量。
成语出处《元史·太宗本纪》:“帝有宽弘之量,忠恕之心,量时度力,举无过事。”
成语意思砺:磨刀石;山:泰山;带:衣带;河:黄河。黄河细得象条衣带,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。比喻时间久远,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砺,国以永宁,爱及苗裔。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。
成语出处《白雪遗音·八角鼓·精忠》:“岳老爷得胜不班师,秦桧东窗定巧计,私造金牌传假旨,暗使离山调虎计,风波亭上死的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,实际行动却很少。
成语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8卷:“雷声甚大,雨点全无。”
成语意思朝宗:原指古代诸侯天子,借指百川入海。比喻人心所向。
成语出处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:“沔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”
成语意思震开山石,透过云霄。形容声音高亢嘹亮。
成语出处宋 陆游《黄鹤楼》:“平生最喜听长笛,裂石穿云何处吹。”
成语意思粝:粗米。粗布衣服,粗劣的食品。比喻生活清苦。
成语出处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·大公资助张协》:“奴供备粝食粗衣。”
成语意思谭:同“谈”。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。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辂传》:“此老生之常谭。”
成语意思立身:在社会上立脚;处世: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。在社会上自立;与世人交往相处。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。
成语出处晋 无名氏《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》:“夫乾坤覆载,以人为贵,立身处世,以礼仪为本。”
成语意思粝:粗米;餐:饭食。指食物粗糙
成语出处《东观汉记·桓鸾传》:“常著大布缊袍,粝食粗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