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乐:喜爱,爱好。有人喜爱山,有人喜爱水。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知者乐山,仁者乐水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十分劳累
成语出处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4回:“端英如丧考妣一般,累死累活的大哭。”
成语意思面临深渊,脚踩薄冰。比喻谨慎戒惧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“诚能事过乎俭,临深履冰,居安不忘乘奔之戒,处存不废虑亡之惧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春残的景象。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。
成语出处南唐 李煜《浪淘沙》词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
成语意思履:践;踏。面临深渊;脚踩薄冰。形容战战兢兢;小心翼翼;唯恐稍一不慎就出问题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龙生九子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3回:“行者道:‘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个杂种?’敖顺道:‘从所谓龙生九种,各种有别。’”
成语意思救世济物。
成语出处明·方孝孺《与卢编修希鲁书》:“幸以古人自勉,以利时及物为己任,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。”
成语意思立:即时;扫:迅速掠过。比喻才思敏捷,文章写得快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还魂记·耽试》:“风檐寸晷,立扫千言,可敬可敬!”
成语意思礼:表示敬意。尊敬有知识的人,亲近有才德的人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三折:“礼士亲贤急访求,卑辞枉驾会儒流。”
成语意思泛称美好山河。
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《拨不断》曲:“九重天,二十年,龙楼凤阁都曾见,绿水青山任自然。”
成语意思绿草编的蓑衣,青竹编的斗笠。形容渔翁的打扮。
成语出处唐·张志和《渔父歌》: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
成语意思谓乐于从事所业,努力获得成效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无旷土,无游民,食节事时,民咸安其居,乐事劝功。”
成语意思凌:欺负。欺侮在上的人,虐待在下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书·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:“昔项籍总一强众,跨州兼土,所务者大,然卒败垓下,死于东城,为笑千载,皆不以义,凌上虐下故也。”
成语意思礼义过多而烦杂,不如俭约些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大哉问。礼,与其奢也,宁俭。”
成语意思及:达到。自己的力量能达到。
成语出处唐 裴铏《传奇 韦自东》:“殿于宏壮,林泉甚佳,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;似驱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
成语意思烈士:志向远大的英雄。已:停止,衰减。英雄到了晚年,壮志雄心并不衰减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。
成语出处宋 方千里《庆春宫》词:“人生如寄,利锁名缰,何用萦萦?”
成语意思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同“良辰美景”。
成语出处唐 杨炯《送并州旻上人诗序》:“良时美景,始云蒸而电激;临水登山,忽风流而雨散。”
成语意思六神:道家指主宰人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脾、胆的神;无主:没有主意;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心慌意乱;惊慌失措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,还有甚心肠去吃酒。”
成语意思道:政治主张和思想。指修养自身,奉行道义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萧统《与晋安王纲令》:“明公儒学稽古,淳厚笃诚,立身行道,始终如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