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言人强马壮。
成语出处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可不道马壮人强,父慈子孝,怕什么主忧臣辱。”
成语意思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。形容态度骄横傲慢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说苑 君道》:“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,则厮役之材至矣;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,则人臣之材至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变好变坏,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墨子见练丝而泣之,为其可以黄可以黑。”
成语意思对赌博的鄙称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樗蒲者,牧猪奴戏耳!”
成语意思脂、膏:动植物体内的油质。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。
成语出处五代 孟昶《戒石文》:“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。”
成语意思冥:昏暗;昭:明;瞢暗:昼夜未分。指昼夜未分时的混沌状态
成语出处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冥昭瞢暗,谁能极之?”
成语意思谓名义正当,合乎道理。
成语出处唐·颜真卿《请复七圣谥号状》:“高祖谥太武,用汉制;太宗谥曰文,行周道也。名正理顺,垂之无穷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瞎忙乱
成语出处明 田艺蘅《留青日札 马捉老鼠》:“方言‘马捉老鼠’,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。”
成语意思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钟,打击乐器,泛指一般乐器;鼎,盛物食器。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,眼前列着鼎器,后因用“鸣钟列鼎”或“鸣钟食鼎”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。
成语出处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
成语意思谬:错误、差错;引申为走了样的;不正确的;种:种子。比喻荒谬错误的东西(言论、学风流派等)一代代流传下去。
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《答门人邓君迁书》:“第时课穿杂,谬种流传,纵浚发于慧心,或取惊于拙目。”
成语意思缪:荒谬;种:种子。指荒谬的东西流传下去
成语出处《宋史 选举志二》:“所取之士既不精,数年之后,复俾之主文,是非颠倒逾甚,时谓之缪种流传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目瞪口呆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五回:“四方混杀,人人束手,个个归心。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,罔知所措。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。”
成语意思米贵得象珍珠,柴贵得象桂木。形容物价昂贵,人民生活极其困难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粮贵于玉,薪贵于桂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重量单位,1墨=5尺,1丈=2墨;1寻=8尺,1常=2寻。比喻不太长的距离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不过墨丈寻常之间。”
成语意思莫:无;甚:严重,超过。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
成语出处《宋史·谢绛传》:“亏体伤风,莫兹为甚。”
成语意思面折: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;廷争:在朝廷上争论。指直言敢谏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吕太后本纪》:“于今面折廷争,臣不如君;夫全社稷,定刘氏之后,君亦不如臣。”
成语意思用珍珠打鸟雀。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。
成语出处汉 扬雄《太玄 唐》:“明珠弹于飞肉,其得不复。测曰:明珠弹肉,费不当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面折庭争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上范司谏书》:“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,直辞正色,面争庭论者,必范君也。”
成语意思莫:不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
成语出处《宣室记》:“士真愈不悦,瞪顾攘腕,无向时之欢矣。太守惧,莫知所谓。”
成语意思不知道怎幺办好,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。亦作“莫知所谓”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王廙传》:“是时温将废海西公,百僚震栗,温亦色动,莫知所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