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弄喧:耍弄玄虚。形容故弄玄虚,暗施诡计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世人但说盗贼,便十分防备他,不知那拐子便与他同行同止,也讲不出弄喧捣鬼,没形没影的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。
成语出处《群音类选 祝发记 分食寄姑》:“信熊掌和鱼怎得兼,便有龙肝凤髓,也只合啮雪餐毡。”
成语意思指自我反省,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,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
成语意思瓦: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砖;弄瓦:古人把纺瓦给女孩玩,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。祝贺人家生女孩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:“乃生女子,载寝之地,载衣之裼,载弄之瓦。”
成语意思怨女: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;旷夫: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。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,成家立业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当是时也,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。”
成语意思宁:宁愿;莫:不。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,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。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……正是:宁为太平犬,莫作离乱人!”
成语意思能:能够,信任。指人文武双全
成语出处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凭着我能文善武才人敌,俺父亲将我来许。”
成语意思宁:宁愿;莫:不。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,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。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
成语出处元·施君美《幽闺记·偷儿挡路》:“宁为太平狗,莫作离乱人。”
成语意思弄:戏弄,玩弄。耍弄文士的策略,轻视运用武力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5回:“绍怒曰:‘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!’”
成语意思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,指其文经天地,武定祸乱。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。亦作乃文乃武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书经 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成语意思赞美人文、武兼备。见乃武乃文。
成语出处唐 王勃《九成宫颂》:“一阴一阳,神道也。乃文乃武,圣图也。”
成语意思怒蛙:鼓足气的青蛙;式:通“轼”,车上伏手板。向鼓足气的青蛙致敬。比喻敬重勇士
成语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,御者曰:‘何为式?’王曰:‘蛙有气如此,可无为式乎?’”
成语意思尸:主持,主管。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,也不做大国的仆从。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,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宁为鸡尸,不为牛从。”
成语意思尸:主持,主管。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,也不做大国的仆从。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,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周显王三十六年》胡三省注:“苏秦说韩王宁为鸡尸,无为牛从。尸,主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?”
成语意思本意是忠于朝廷,后比喻爱国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康诰》:“虽尔身在外,乃心罔不在王室。”
成语意思形:显露;色:脸色。满腔愤怒显于脸上。
成语出处宋 洪迈《夷坚决》:“夫子赐之酒五尊。子夏怒形于色,举足蹴其二。”
成语意思对内整治国政,对外抵御敌人。修亦作“修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胡锜《拟力田诒》:“顾惟礼耕义种之贤,足副内修外攘之志。”
成语意思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,不供应饮食,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。事见《汉书·苏建传》。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明 高明《汲古阁本琵琶记》第二十一出:“啮雪吞毡,苏卿犹健;餐松食柏,到做得神仙侣。这糠呵!纵然吃些何虑?”
成语意思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。因弩箭射远不射近,故有此比喻。
成语出处宋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下:“今若匿得吾一身,则脱汝辈数家之祸,然万无搜近之理,所谓‘弩下逃箭’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