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孔颖达疏:“泾水以有渭,故见其浊。”古以为渭水清,泾水浊,后因称“清渭浊泾”。亦以喻两相比较,是非好坏分明。
成语出处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孔颖达疏:“泾水以有渭,故见其浊。”
成语意思遒:强劲有力。形容文辞强劲有力,节奏雄壮
成语出处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·杜子美》:“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裘文壮节,抑扬哀怨。”
成语意思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。
成语出处晋·康法邃《序》:“《譬喻经》者,皆是如来,随时方便,四说之辞,敷演弘毅,训诱之要,牵物引类,转相证据。”
成语意思气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来。指人思想作风相同;彼此很合得来。
成语出处宋 葛长庚《水调歌头》:“天下云游客,气味偶相投。暂时相聚,忽然云散水空流。”
成语意思闻:见识。学问浅薄,见解不高
成语出处明·王守仁《尊经阁记》:“习训诂,传记诵,没溺于浅闻小见,以涂天下之耳目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不知羞耻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 陈纪下 后主》:“隋文帝曰:‘叔保全无心肝。’”
成语意思味:回味;玩味;穷:尽。形容含义深刻;让人回味不尽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四书集注 中庸》:“放之则弥六合,卷之则退藏于密;其味无穷,皆实学也。”
成语意思罔:蒙骗。欺骗人们的耳目
成语出处《南史·朱异传》:“贪财冒贿,欺罔视听。”
成语意思做学问不入正道,行为奸邪不正。
成语出处宋·陆九渊《与张辅之书》:“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,不必淫邪放僻,显显狼狈,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钦:敬。尊敬贤能爱惜人才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:“闻王钦贤好士,吐握不倦,苟有一介,莫不毕至。”
成语意思见:通“现”;乎:于。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
成语出处《易·系辞下》:“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,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”
成语意思指去掉邪恶,归于正道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》:“五年春,丞相亮出屯汉中,营沔北阳平石马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载后主刘禅诏曰:“有能弃邪从正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
成语意思指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
成语出处清 钮琇《觚剩 舒氏义烈》:“今公已弃邪归正,承袭王封。”
成语意思合情合理。
成语出处晋 陆机《文赋》:“故夫夸目者尚奢,惬心者贵当。”
成语意思祸:灾难。妻子贤惠丈夫在外灾祸就少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所以古人说得好,道是:妻贤夫祸少,子孝父宽心。”
成语意思犹血气方刚。谓精力正值旺盛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莫张慌,等的他那气血方刚,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,习练的才高智广,文强武壮。”
成语意思专心致志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7回:“潜心笃志同参佛,努力修身共炼魔。”
成语意思箧:小箱子。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。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脸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倾箱倒箧的寻个遍,只是不见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畏惧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贼臣传·侯景》:“初,景之围台城,援军三十万,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。”
成语意思谓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
成语出处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有能弃邪从正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