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青眼:眼睛平视。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
成语出处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及嵇喜来吊,籍作白眼,喜不择而退。喜弟康闻之,乃筴酒挟琴造焉,籍大悦,乃见青眼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
成语出处唐·陈子昂《为乔补阙论突厥丧》:“甘州之诸屯,犬牙相接。”
成语意思正气昂扬,直冲云天。形容魄力、勇气非常大。霄汉,云霄和银河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高帝本纪》:“公受命宗枋,精贯朝日,拥节和门,气逾霄汉。”
成语意思错:错落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,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。也比喻情况复杂,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中山靖王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
成语意思莹:光洁明亮;彻:通透。清洁光亮、秀丽透彻。形容诗文意境清新,词藻华美
成语出处唐·柳宗元《愚溪诗序》:“清莹秀彻,锵鸣金石。”
成语意思匮:不足。只要勤劳就不会缺少物资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”
成语意思竭:尽,完。拿不完,用不尽。形容非常丰富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东坡集 赤壁赋》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”
成语意思拿不尽。形容极其丰富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来供自家用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奔放自如。
成语出处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法》:“及其透彻,则七纵八横,信手拈来,头头是道矣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。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周南 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;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”
成语意思驰:疾行,驰驱。并行前进,不分先后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,仰齐足而并驰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南牢记》第一折:“他既断弦再续,俺也缺月再圆。”
成语意思青云:指青天。直线上升;向高空飞腾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。
成语出处南朝 齐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度白雪以方絜,干青云而直上。”
成语意思期颐:百年。高寿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禇炫传》:“使渊作中书郎而死,不当是一名士邪!名德不昌,遂令有期颐之寿。”
成语意思镒:古代重量单位,1镒=20两;裘:皮衣。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。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亲士》:“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众愚不如一贤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大夫无罪,吾闻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诸大夫朝,徒闻唯唯,不闻周舍之谔谔,是以忧也。”
成语意思喻以弱击强。
成语出处宋·张耒《唐论中》:“而以之抗燕代之劲骑,此驱羊战狼,则明皇与重兵选卒所不得行之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牵动一下衣襟,就露出臂肘。形容衣不蔽体。语本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……三日不举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绝缨,捉襟而肘见,纳屦而踵决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……三日不举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绝缨,捉襟而肘见,纳屦而踵决。”
成语意思权:姑且、暂且。宜:适宜。计:计谋、办法。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王允传》:“及在际会,每乏温润之色,杖正持重,不循权宜之计,是以群下不甚附之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权宜之计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前者老舅不知详细,故用权宜之策,今已明白,岂有是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