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藏匿行踪。
成语出处明·徐元《八义记·锄麑触槐》:“听得谯楼鼓二更,是我潜踪蹑迹,欲刺权臣。”
成语意思巧立名目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》:“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,正与添钱无异,虽巧作名目,其实一般。”
成语意思①青绿色的枝叶。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。②比喻年轻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六回: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,放在炼丹炉里,炙得焦干,送来还我,是我拿了插在瓶中,一昼夜,复得青枝绿叶,与旧相同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情随事迁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孙惟信《风流子》词:“奈情逐事迁,心随春老,梦和香冷,欢与花残。”
成语意思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。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,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。
成语出处汉 袁康《越绝书 外传记吴王占梦》:“悲哉,夫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,君子各以所好为祸。”
成语意思切:切合;中:恰好对上;弊:弊病。刚好击中现时的弊病;比喻批评时事能击中要害。
成语出处宋 苏舜钦《诣匦疏 景祐五年》:“旬余日来,闻颇有言事者,其间岂无切中时弊,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。”
成语意思切:切合;中:恰好对上;病:害处。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。
成语出处宋 龚明之《中吴纪闻 王彦光》:“彦光时主丽水簿,慨然上疏陈十弊,皆切中时病。”
成语意思行不通没办法时就设法改变现状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《易》,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
成语意思非常整齐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郑浑传》:“入魏郡界,村落齐整如一,民得财足用饶。”
成语意思轻卒:轻装的士兵。锐兵:锐利的武器。轻装勇猛的士兵,手拿锋利的武器。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济上之军,奉令击齐,大胜之。轻卒锐兵,长驱至国。”
成语意思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,成尾大不掉之势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史纲评要·唐玄宗》:“强枝弱本,千古同患。同姓犹然,况犬羊乎?”
成语意思且:指两件事同时并进;走:逃跑。一边作战,一边逃跑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如来日魏兵到,锐气正盛,不可便迎,且战且走。”
成语意思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。
成语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强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”
成语意思指作战要先抓主要对手。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。
成语出处唐 杜甫《前出塞》诗之六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”
成语意思一边作战,一边退却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8回:“北军奋勇,四门杀出,我军且战且退,诱北军四散离城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强自取柱”。
成语出处《大戴礼记·劝学》:“强自取折,柔自取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七纵七禽”。
成语出处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笑,纵使更战,七纵七禽(擒),而亮犹遣获,获止不去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七纵七擒”。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,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,又七次释放,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亮率众南征,其秋悉平”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至南中,所在战捷。闻孟获者,为夷、汉所服,募生致之。既得,使观于营陈之间,问曰:
成语出处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,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,又七次释放,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。事见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亮率众南征,其秋悉平”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。
成语意思旗:军队用的旗帜。原指军旗鲜艳;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。
成语出处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:“兀术好生疑惑,忙出营前观看,果然依旧旗帜鲜明,刀枪密布,不知何故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情况非常确实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是小的伏侍他上马,又是小的剥他的衣服,面貌认得仔细,千真万真是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