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卓绝:超越一切。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。也作“艰苦卓绝”。
成语出处清 朱琦《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》:“虽使古人坚苦卓绝之行,推彼其心,其视鼎钁,甘之如饴。”
成语意思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。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守楼》:“贞丽从良,香君守节,雪了阮兄之恨,全了马舅之威,将李代桃,一举四得,倒也是个妙计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代人受罪过或以此代彼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胭脂》:“彼逾墙钻隙,固有玷夫儒冠;而僵李代桃,诚难消其冤气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清 李斗《扬州画舫录 小秦淮录》:“酒绿灯红绀碧花,江乡此会最高华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江淹才尽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6回:“炀帝好大喜功,每事自恃有才,及至征蛮草诏,便觉江郎才掩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同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0回:“心病终须心药治,解铃还是系铃人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老三还在那里叽哩咕噜说:‘是个好些儿的,就去中进士做官给我看,不要在我们家里混闲饭吃。’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忽又听见他们叽里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,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。”
成语意思阑:尽;客:客人。酒席完毕,客人归去
成语出处清·张岱《祭秦一生文》:“至夜静灯残,酒阑客散,其于楹础之间,两目灿烂如岩下电者,非他人必一生也。”
成语意思阶:台阶;庭:庭院。台阶前的垂柳,庭院中的鲜花。指美好的庭院景致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况那晨风夕月,阶柳庭花,更觉得润人笔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酒虎诗龙”。
成语出处清·丘逢甲《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》诗:“粤水闽山文武会,酒龙诗虎主宾才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江河日下”。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知行总论》:“既经非常之破坏,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,此所以祸乱相寻,江流日下。”
成语意思指高行脱俗的隐逸之士。
成语出处清 厉鹗《〈吴礼部诗话〉跋》:“[明 胡无瑞]尝跋此册及《敬乡录》云:‘遍举郡邑,凡有闻者,缉其制作履历,粲若指掌,下逮畸流逸客,片语只词,亦博采旁证。’”
成语意思阑:尽;兴:兴致,兴夸。酒宴完了,兴致也没了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0回:“大家又与青雯谈了些海外的事情,彼酬此酢,不觉日红西斜,酒阑兴尽,诸客中有醉眠的,也有逃席的,纷纷离去。”
成语意思久:长久;初:刚;醒:醒悟。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6回:“王氏久梦初醒之人,极口赞成。”
成语意思监:通“鉴”,照,察;貌:容色,外表;辨:辨别,明察;色:脸色。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。形容为人机灵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3回:“那知乌龟鸨子,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过的东西,监貌辨色,早已猜透了九分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急脉缓灸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要不急脉缓受,且把邓翁的话撇开,先治他这个病源,只怕越说越左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。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,故意放松一笔,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要不急脉缓受,且把邓翁的话撇开,先治他这个病源,只怕越说越左。”
成语意思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,又都是些精明强干、久经审案的能员,那消几日,早问出许多贼款来。”
成语意思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。比喻无用的人
成语出处清 冯桂芬《林文忠公祠记》:“公驰驱绝域,犹手笺酬答无间。匠门弃材,累公之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