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泛指大街小巷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4回:“这三街六巷,凭他是谁,若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,管叫他人离家散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水穷山尽”。
成语出处北周·庾信《宇文常神道碑》:“山穷水断,马束桥飞。”
成语意思声价:声望和社会地位。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5回:“这大人们伯乐一顾,便声价十倍,何愁那州县不极力奉承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适得其反”。
成语出处李大钊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》:“这都是大错特错,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。”
成语意思耸起两肩,弯曲背脊。形容衰老或寒酸貌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43回:“那些请来帮阅卷的,又都是些耸肩曲背的,酸的怕人。”
成语意思铺:铺设。设下计谋
成语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2回:“哄骗愚民,勾引兴讼,捕风捉影,设计铺谋。”
成语意思杀掉鸡来吓唬猴子。比喻惩罚一个;警戒其余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“俗话说的好,叫做‘杀鸡骇猴’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
成语意思谓人到紧急关头,就顾不得讲规矩、礼貌了。
成语出处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:“邦杰道:‘好一匹马,不知何人的?如今事急无君子,只得借他来骑骑。’”
成语意思丧:丧失;尽:全部;天良:良心。没有一点良心。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》:“今人既高贵骄奢矣,而又丧尽天良,但思利己,不思利人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》:“纪晓岚曰:‘聊斋盛一时。’”
成语意思形容动作机警,手快眼快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原来悟空手疾眼快,正在那混乱之时,……赶在哪吒脑后,着左膊上一棒打来。”
成语意思嗜:喜爱;痂:疮口结的硬壳;癖:积久的嗜好。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。后形容怪癖的嗜好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》:“花面逢迎,世情如鬼,嗜痂之癖,举世一辙。”
成语意思犹循规蹈矩。谓举止合乎法度。
成语出处清·沈涛《交翠轩笔记》卷二:“左珩右佩,折矩周规,绝无名流儇薄之习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信口开河。不假深思,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。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回:“我原来是私访,为何顺口开河?”
成语意思见“事款则圆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四十四回:“只怕事大难回,所以踌躇延捱……事宽即圆,支得他去,再可商量。”
成语意思矢口:信口,随口;猖言:狂言。信口胡说
成语出处清·魏源《序》:“矢口猖言,不顾其后,其不可信者二。”
成语意思算:计算;锱铢:旧制1两=4锱,1两=24铢,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。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。指苛敛钱财
成语出处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吴利府》:“尝牟利于主算者,主算者算尽锱铢,其父犹以为未足。”
成语意思指男女之间的约会。
成语出处清·唐仲冕《介如居士遗事》:“美人者某指挥使女也,慕伯虎才名,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,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。”
成语意思停止敲击锣鼓。比喻结束,结尾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骨肉团聚,不过欢笑一场,以此收锣罢鼓,有何趣味。”
成语意思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;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;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事款则圆,你且住啼哭,休得叫骂。”又第二十五回:“你老人家不要著急,这可是急不来的事,事款则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