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通都大邑”。
成语出处清·王瑬《钞币议》:“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,民以他省钞至者,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。”
成语意思听任它自然发展;不去过问。形容放任自流。也指尊重客观规律。听:听凭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8回:“王玉辉也不懊悔,听其自然,每日在牛公庵看书。”
成语意思听:听任。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
成语出处清·薛福成《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》:“中国出洋之民数百万,粤人以佣工为较多,其俗里虽贱视之,尚能听其自便,衣食之外,颇积余财。”
成语意思汉制,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,公卿为青色。因以“拖青纡紫”比喻官位显贵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》第三章:“今日华门一酸儒,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;今日市门一岨侩,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。”
成语意思忝:谦词,愧;窃:窃据。空有虚名
成语出处清·曾国藩《曾国藩日记》:“忝窃虚名,毫无实际,愧悔之至!”
成语意思梯:梯子;阶:台阶。形容耍手段捞取荣耀和禄位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3回:“而科、岁之试,乡、会之场,竟视为梯荣阶禄之地。”
成语意思陶镕:烧制陶器;鼓铸:冶炼金属。比喻给人的思想、性格以有益的影响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60回:“军机处各大臣,虽经洋翰林、洋进士一番陶镕鼓铸,也只晓得‘立宪,立宪’!”
成语意思天上和地下的间隔,形容差别极大。
成语出处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艺能·刻碑》:“全与《砖塔铭》相似,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,而刻手恶劣,较《砖塔铭》竟有天壤之隔。”
成语意思天和地;一在极上;另一在极下;比喻差别极大。壤:地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抱朴子 内篇 论仙》:“其为不同,已有天壤之觉,冰炭之乘矣。”
成语意思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
成语出处《灵枢·邪客》:“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八回:“[女儿]饿到六天上,不能起床,母亲看着,伤心惨目,痛入心脾,也就病倒了。”
成语意思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成语出处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
成语意思吐属:谈吐。形容谈吐出众,不同一般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开道阔达,吐属不凡。”
成语意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成语出处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是以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成语意思态度安详,一如常态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二回:“宝钗原不妄言轻动,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。”?
成语意思唾手:往手上吐唾沫。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54回:“这房可唾手而得。”
成语意思惟:只有;尊:地位或辈分高。形容人妄自尊大,目空一切
成语出处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:“当其新识骤得,踊跃狂喜,亦有天上地下,惟我独尊之势,皆智之为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了解客观形势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确《答沈朗思书》:“而通时达务之士,则又群相惊惧危恐,蓄缩而莫取出一言。”
成语意思推:推诿;宕:拖延。形容一再推诿拖延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原来仓樵欠了米店两个月的米账,没钱还他,那店伙天天来讨,总是推三宕四,那讨账人发了急,所以就吵了起来。”
成语意思犹天造地设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七回:“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