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同心共济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忱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四年》:“故仁宗皇帝时,虽有西夏元吴之叛,而晏然若无事者,以韩琦、范仲淹同心协济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长途跋涉,到处寻求。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逃难》:“便天涯海崖,天涯海崖,十洲方外,铁鞋踏破三千界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抟心揖志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曾国藩《湘乡县宾兴堂记》:“入无仰事俯畜之累,出无金尽裘敝可怜之色,抟心壹志,以道于君子之道。”
成语意思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,只好退让。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七回:“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,燕妒莺惭。”
成语意思套言:客套话。套话不多说了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8回:“敬启者:彼此至好,套言不叙。”
成语意思犹颓垣废井。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《花月痕》第四五回:“破庙荒凉,草深一尺,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,颓垣败井,廊庑倾欹。”
成语意思套言:客套话;陈:陈述。套话不多说了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4回:“九娃拿了一封书,递于绍闻,书上写道:‘字启谭大哥下入目。兹启者,套言不陈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停辛伫苦”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·结论》:“及读意大利建国史,而观其千回百折、停辛贮苦、吞酸茹险之状,自设身以当此境,度未有不索然气沮。”
成语意思针砭: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。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,以便改正。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 艺术传 徐大椿》:“《慎疾刍言》,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。”
成语意思共同承担忧患。
成语出处康有为《上皇帝第二书》:“尝推先王之意,非徒集思广益,通达民情,实以通忧共患,给民合志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谈论风生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凤》:“生素豪,谈议风生,孝儿亦倜傥。”
成语意思痛饮:尽情地喝酒;黄龙:府名,金国的都城,在吉林农安县。指攻克敌京,置酒高会以祝捷。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
成语出处李大钊《口占一绝》诗:“何当痛饮黄龙府,高筑神州风雨楼。”
成语意思徒:只。空有名望。指有名无实
成语出处《清朝野史大观·清朝史料·军机领袖》:“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,而权实操于领袖,新进者画诺奉行,徒拥其名也。”
成语意思徒:只,仅。只有光鲜的外表而已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‘金漆饭桶’,大约说徒有其表,面子上好看,其实内骨子一无所有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同行是冤家。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。
成语出处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交际》:“同美相护,同业相仇。”
成语意思唯一,只有一个。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语言文学的奋斗》:“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,没有别的贡献,头一无二的贡献,就是要诸位同志,以至诚之心,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。”
成语意思忝颜:有辱脸面;偷生:苟且活着。形容厚着脸皮苟且地求生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拜坛》:“弟愚不才,忝颜偷生。”
成语意思挑剔,找差错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八回:“这一点子小崽子,也挑幺挑六,咸嘴淡舌,咬群的骡子似的。”
成语意思活跃地显现在纸上。形容描写生动逼真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凡例》:“其面目精神,跳跃纸上,勃勃欲生,况加以优孟摹拟乎。”
成语意思天和地,一极在上,一极在下。比喻差别极大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书信集 致曹靖华》:“印在书内之插图,与作者自印的一比,真有天渊之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