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极微小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0回:“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,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,实在不可自比于人。”
成语意思应:适合;对:相合。适合当时的情景。
成语出处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应时对景,我们各贺一杯,你再说飞觞吧。”
成语意思掣肘:拉胳膊肘,指受牵制。一遇到事情就加以牵制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后来被贾总办晓得了,反说他有意霸持,遇事掣肘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引伸触类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故事何足拘泥?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,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。”
成语意思沂水:河水名,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,孔子出生地。春风:春天和暖的风,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。来自沂水的春风。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9回:“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,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,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!”
成语意思远山: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。芙蓉: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。比喻女子貌美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云翠仙》:“异史氏曰:‘得远山芙蓉,与共四壁,与以南面王岂易哉?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仰取俯拾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唐孙华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家藏金穴自封闭,仰拾俯取仍贪饕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物四散消失。
成语出处清·龚萼《答姜云标》:“乃云散风流,各为饥寒所迫,敛眉就食,俯首觅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离散。
成语出处清·方文《送钱而介归携李》诗:“余年二十游嘉禾,禾中好友良独多……可怜一别十三载,雨散风流竟安在。”
成语意思燕:汉成帝皇后赵飞燕;环:唐玄宗贵妃杨玉环。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,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孙莘老求墨妙亭诗》:“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
成语意思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。
成语出处清·戴名世《和陶诗》序:“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,流离患难之际,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这也容易,只是'远水解不得近渴'。”
成语意思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。形容决心很大,不可动摇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电湘救赵》:“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,更当以死济之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鹰视狼顾”。
成语出处《天雨花》第二一回:“鹰睃狼顾为非善,柳黛蛾眉杀气横。”
成语意思优:优良;与“劣”相对。原指生物界演变进化过程中;优良的获得胜利向前发展;低劣的终于失败而被淘汰。后用以说明人类社会的竞争现象。有时指“弱肉强食”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一回:“优胜劣败,取乱侮亡,自不必说。”
成语意思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,以青鸟为使者,向汉武帝传递消息。后用“瑶池女使”指传信的使者。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望咫尺青天,那有个瑶池女使,偷递情笺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拥书百城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归庄《感怀》诗:“捉鼻东山关气运,拥书南面足经纶。”
成语意思权宜:因时因事变通处理。暂时变通处理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不穿孝这桩事自己也知是一时权宜,其实去报仇,所以才不穿孝。”
成语意思玉山:比喻人的身形美好。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陆判》:“朱因竟日饮,遂不觉玉山倾颓,伏几醺睡。”
成语意思木工拉墨线裁直。用以比喻刚直不阿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刘公墓志铭》:“引绳切墨,不少假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