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烹龙炮凤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一卷:“有《鹧鸪天》词为证:城中酒楼高入天,烹龙煮凤味肥鲜。公孙下马闻香醉,一饮不惜费万钱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去粗存精。
成语出处唐·芮挺章《国秀集》序:“虽发词遣句,未协风骚,而披林撷秀,揭厉良多。”
成语意思盘;盘旋;屈曲。盘屈的龙;卧居的虎。常比喻隐藏的人才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踞:蹲或坐。像盘曲的蛟龙,像蹲卧的猛虎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
成语出处贾芝《颂歌·万丈高楼从地起》:“蟠龙卧虎高山顶,万丈高楼从地起。”
成语意思谓搜罗挑选人材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杷罗剔抉,刮垢磨光。盖有幸而获选,孰云多而不扬?”
成语意思爬罗:搜集;剔抉:筛选。指广泛地搜罗,精细地选择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录,名一艺者无不庸。爬罗剔抉,刮垢磨光。盖有幸而获选,孰云多而不扬?”
成语意思攀:高攀,接近;托:依附。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次有攀龙托凤,自致于属车者,盖将百计。”
成语意思犹片鳞半爪。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》:“虽然,其前此各著述,片鳞碎甲,发明此主义者,固已不少。”
成语意思骊:黑色。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,不在乎外表怎样,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。
成语出处宋 陈亮《祭潘叔度文》:“叔度独略其牝牡骊黄而友其人,关其休戚,悯其不自容于世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庞眉皓发”。庞,用同“厖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戏为韦偃双松图歌》:“松根胡僧憩寂寞,庞眉皓首无往著。”
成语意思庞:杂色;皓:洁白。眉发花白。形容老人相貌。
成语出处唐 王维《贺乐器表》:“圣祀逾崇,遍礼群仙,思祐九服,故得庞眉皓发。”
成语意思眉斑白,头发黄。指老人。庞,用同“厖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隋纪下·炀帝》:“朕永言稽古,用求至理,是以庞眉黄发,更令收叙,务简秩优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庞眉皓发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陈合《宝鼎记·寿贾师宪》词:“尽庞眉鹤发,天上千秋难老。”
成语意思指长辈去世,子孙身披麻布服,头上戴白,表示哀悼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,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。”
成语意思服重孝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3回:“到三日,和尚打起磬子,道场诵经,挑出纸钱去。合家大小都披麻带孝。”
成语意思犹披麻带孝。
成语出处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老贼!你年七八十岁,也不识做孝。披麻带索便是孝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 汝州南院和尚》:“问:‘匹马单枪来时如何?’师曰:‘待我斫棒。’”
成语意思犹言设谋用计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第四折:“师父,想博望烧屯这一场厮杀,多亏师父铺谋定计,众将得胜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牲畜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学人不负师机,还免披毛戴角也无?”
成语意思长着毛,顶着角。指畜生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三回:“死的死,活的活,血肉淋漓,束缚的总只是披毛带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