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比喻重要的准则或法度。圭,观测日影的仪器;臬,靶子。金玉言其贵重。
成语出处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圣谷篇语》:“国朝《岭南文钞》张南山《圣谷篇》语云:果中有核,肉中有骨,言中有物。三语括尽要旨,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非常光滑明亮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泡沫·第一个半天的工作》:“雪白西装领上一个油光晶亮的头和两个烫得蓬蓬松松的头斗成个‘品’字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彻底变换处境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意难忘 妓馆》词:“怎禁得栖惶。待与伊移根换叶,试又何妨。”
成语意思殃:造祸为害。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前轮折轴,后车覆轨,殃国祸家,亡身绝祀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罄尽。
成语出处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[丁生]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,两人也怕起来。只得忍着性子住了,垂头丧气而别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爷饭娘羹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宫天挺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生下来便落在那爷羹娘饭长生运。”
成语意思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。为古代的恤民之政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毋聚大众,毋置城郭,掩骼埋胔。”
成语意思鬻:卖。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吴喜传》:“朝廷乃至鬻官卖爵,以救灾困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掩骼埋胔”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但以生者之情,不忍见形之毁,乃有掩骼埋窆之制。”
成语意思对国家、对人民都有利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文帝纪下》:“参考变通,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,为二十四新制。”
成语意思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。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任昉《策秀才文》:“百王之敝,齐季斯甚。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颜筋柳骨”。
成语出处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此书颜骨柳筋,无一笔不合法。”
成语意思源:源头;流:流程。源头很远,水流很长。比喻历史悠久
成语出处唐·陆贽《晋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》:“源广流长,庆深祚远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,没有多余。也形容做事踏实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他是愿意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。”
成语意思闺阁中的弱女子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6回:“这正是艺高人胆大。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:‘实是半路出家,何必施主追问呢?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堑山堙谷”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宿楚雄》诗:“堙谷堑山通缅藏,经天纬地造蓬莱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栖丘饮谷。
成语出处清·吴伟业《口占》:“欲买溪山不用钱,倦来高枕白云眠。吾生此外无他愿,饮谷栖丘二十年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铁画银钩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欧阳洵《用笔论》:“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,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