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至:最,极。极其正大、刚强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逐风追电”。
成语出处《说唐》第十回:“叔宝(秦叔宝)拜辞,连夜起身,出庄上马,纵辔加鞭,如逐电追风,十分迅速。”
成语意思日夜思量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李绛传》:“君尊如天,臣卑如地,加有雷霆之威,彼将昼度夜思,始欲陈十事,俄而去五六,及将以闻,则有惮而削其半,故上达者财十二。”
成语意思向左和向右躲闪,不敢正面面对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。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。
成语出处宋 陆九渊《与刘伯协书》:“当无道时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满,君子厄穷祸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锯,投荒裔。”
成语意思至:极,最。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
成语出处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”
成语意思枝叶相对并列。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。
成语出处唐独孤及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》:“及其大坏也,俪偶章句,使枝对叶比,以八病四声为梏拳,拳拳守之,如奉法令。”
成语意思鼎:古代炊器,三足两耳,也指传国重器。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。称颂君王有德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而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”
成语意思谓以典籍为伴,勤于读书学习。
成语出处汉·李尤《床儿铭》:“虚左致贤,设坐来宾。筵床对儿,盛养已陈。肴仁饭义,枕典席文。”
成语意思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。亦作“知恩报德”,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掩家里有信行,知恩报恩。”
成语意思受别人的恩惠,心存感激意图报答
成语出处《群英类选·〈红蕖记·触身谐配〉》:“可怜见咱魂销尽,知恩报德情难混。”
成语意思地:地形:天:天气。了解地形,了解气候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地形》:“知地知天,胜乃可全。”
成语意思①真实的刀枪。②比喻毫不作假,实实在在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他们在这儿,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,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?”欧阳山《苦斗》三八:“你知道么?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。不比我们光拿铁笔、扁担。”
成语意思挝:敲击。抓抓耳朵,搓搓脸颊。形容窘迫的样子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9回:“那李瓶儿挝耳挠腮,一头撞在地下,哭的昏过去。”
成语意思诸恶:各种坏事。佛家语,凡是坏事都不要做。旧时用以劝人行善。
成语出处《大般涅槃经》: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。”
成语意思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。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。(挠、抓:搔)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大郎听罢,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。”
成语意思蕞尔:小的样子;弹丸:比喻地方很小。形容极小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琉事不足辨》:“虽蕞尔弹丸,弱小不能自强,而既托日本之宇下,又入贡中朝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骤雨暴风”。
成语出处柳青《铜墙铁壁》第八章:“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,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,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椎肤剥髓”。
成语出处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四年》:“帝曰:‘霖雨、地震之灾,岂非重兵久在蜀,调登供馈,椎肤剥体,民怨所致,当修德抚民以应之,又何祷乎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