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枝附叶着”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[姜维]故自危惧,不复还成都”裴松之注引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》:“维恶黄皓恣擅,启后主欲杀之。后主曰:‘皓趋走小臣耳……君何足介意!’维见皓枝附叶连,惧于失言,逊辞而出。”
成语意思白天埋伏,夜晚活动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夫鼠昼伏夜动,不穴于寝庙,畏人故也。”
成语意思招致蜜蜂;吸引蝴蝶。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。
成语出处叶文玲《独特的歌》:“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,四送秋波的人呢,嘿,招蜂引蝶之流,对不起,本人向来深恶痛绝。”
成语意思枝叶附从于树干。比喻依附的部属。
成语出处《文选 陈琳》:“丞相(指曹操)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必当枭夷,至于枝附叶从,皆非诏书所特禽疾。”
成语意思枝条附着树干,影子随从形体。比喻追随模访。
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 杂文》:“自桓麟《七说》以下,左思《七讽》以上,枝附影从,十有余家。”
成语意思圃、弼:本指辅助帝王或太子的官,后引伸为左右辅佐的人。比喻在左右辅助。
成语出处汉 焦赣《易林 随之屯》:“左辅右弼,金玉满柜。”
成语意思早上出发;晚上到达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潮之州,大海在其南……鳄鱼朝发而夕至也。”
成语意思盘旋飞举的凤凰。常比喻美妙的舞姿。
成语出处明梁辰鱼《浣纱记 演舞》:“舞所以导人沉滞,故春风起于筵上,夜有聚于楼头,古有翥凤翔鸾,萦尘集羽,折腰翘袖,《激楚》《阳阿》,俱要俯仰应声,抑扬合节。”
成语意思削短头发,刻画其身。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。
成语出处《毂梁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吴,夷狄之国也,祝发文身。”晋·孙绰《喻道论》:“周之泰伯远弃骨肉,托迹异域,祝发文身,存之不反,而论称至德,书著大贤。”
成语意思徒有华美的外表,而无相应的实质。
成语出处汉 扬雄《法言 吾子》:“其文是也,其质非也……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说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治国安邦。
成语出处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间有古之长仆,亦有治郭安邦之功,救世保民之力,其形象概亦毁之,其意何也?”
成语意思治理国家,使之太平、安定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猿听经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,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。”
成语意思犹暴风骤雨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白兔记·私会》:“魆风骤雨,不入寡妇之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追风蹑景”。
成语出处明·陈子龙《献马行》:“追风逐影古来有,大宛渥洼君知否?”
成语意思原指国君专行赏罚,独揽威权。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,滥用权势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书 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”
成语意思故意装成疯疯癫癫,傻里傻气。同“装疯卖傻”。
成语出处郑振铎《桂公塘》八:“贾余庆在饮酒中间,装疯作傻,诋骂南朝人物无所不至,用以献媚于铁木儿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追风逐电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杨炯《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励衔策而追风逐日,加剪拂则绝电奔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支分节解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刘大櫆《乌程闵君墓志铭》:“又善于诱掖,其言批豁畅朗,支分族解,騃童钝夫闻之,咸如梦寐惊觉。”
成语意思赏罚褒贬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”
成语意思红色的车障,黑色的车盖。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。亦借指高官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江淹《萧太尉上便宜表》:“朱轓皂盖,古无滥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