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梓匠:木工;轮舆:制车轮和木箱的人。泛指有手艺的人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张三李四。
成语出处汉·张奂《诫兄弟书》:“不自克责,反云张甲谤我,李乙怨我,我无是过,尔亦已矣。”三国·魏·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张甲李乙,尚犹先之,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。”
成语意思唐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”后遂以“樽酒论文”谓一边喝酒,一边议论文章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”
成语意思尊:通“樽”,古代盛酒器。一边喝酒,一边议论文章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渭塘奇遇》第一折:“每常四方贤客,有往来者,我常会于宅第,尊酒论文。”
成语意思屈己待人,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
成语出处《明史·张居正传》:“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,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。”
成语意思谓凶狠地残害人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王鉷传》:“林甫方兴大狱,撼东宫,诛不附己者,以鉷险刻,可动以利,故倚之,使鸷击狼噬。”
成语意思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八回:“世充只有一城,智尽力穷,旦暮可克。”
成语意思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,搏战旷日,智均力敌,兵不速决,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,然后宜选持重之将,承寇贼之要,相时而后动,择地而后行,一举更无余事。”《宣和书谱·行书二·虞世南》:“[虞世南]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,搏战旷日,智均力敌,兵不速决,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,然后宜选持重之将,承寇贼之要,相时而后动,择地而后行,一举更无余事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直截了当”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坟·灯下漫笔》:“但措施太绕弯子了。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。”
成语意思了当:干脆;爽快。干脆爽快;不绕弯子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紫芝妹妹嘴虽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当,倒是一个极爽快的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直截了当”。
成语出处聂绀弩《关于知识分子》:“因为反正无法挽救,倒不如各人知趣,早点‘卖身投靠’的直接了当。”
成语意思犹志骄意满。
成语出处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数·荣遇》:“后来诸公应诏之作,多用此体,然多志骄气盈,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,几希矣。”
成语意思渭水清,泾水浊。比喻界限分明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邶风 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
成语意思搴:拔取。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,诸生宁能斗乎?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重足屏气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酷吏传·卢裴》:“又伺察官人罪失,动即奏闻,朝士见之,莫不重迹屏气,皆目之为卢校事。”《北史·恩幸传·穆提婆》:“令萱则自太后以下,皆受其指麾;提婆则唐邕之徒,皆重迹屏气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披荆斩棘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天华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:“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,与外族战,与吐蕃战,与寒暑战,卒能斩荆披棘,蕃育子孙至数百万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农工商贾畜长,固求富益货也。此有知尽能索耳,终不余力而让财矣。”
成语意思欲进又退,欲言又止。形容奴颜婢膝,畏缩不前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语出唐 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伺候于公卿之门,奔走于形势之途,足将进而趑趄,口将言而嗫嚅,处秽汙而不羞,触刑辟而诛戮,侥幸于万一,老死而后止者,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?”
成语意思索:竭尽。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此有知尽能索耳,终不余力而让财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