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终:竟,尽。整天整夜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。
成语出处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二四:“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——做人做世了,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!”又《苦斗》六一:“咱们来到这震南农场,原来不是想跟它做人做世,厮守一辈了的。”
成语意思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
成语出处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——做人做事了,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!”
成语意思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
成语出处冰心《关于男人》:“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,也许都是凡人小事。”
成语意思指陈设安排
成语出处唐·孔颖达《周易正义序》:“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袖手旁观,不理不睬
成语出处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三卷:“君职司爽鸠,应为民除害,坐视不理,将何以辞其责也?”
成语意思谓依山傍水。
成语出处宋·王应麟《玉海·地理·州镇》:“庆元据会稽之东,枕山臂江,负溟渤,控扶桑。”
成语意思装扮鬼神。比喻故弄玄虚蒙骗人
成语出处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58回:“你且装神扮鬼,将窗子、衣服、锁子丢在房内院外,饰人的耳目。”
成语意思跋扈:霸道,不讲理。专断蛮横,蛮不讲理
成语出处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六章:“太平军一坏于杨秀清的专擅跋扈,再坏于韦昌辉的疯狂屠杀,最后坏于洪秀全的任用私人。”
成语意思彰:表明、显扬;瘅:憎恨。表扬好的,斥责恶的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毕命》:“旌别淑慝,表厥宅里,彰善瘅恶,树之风声。”
成语意思搬弄是非,引起争端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坟·论雷峰塔的倒掉》:“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……他偏要放下经卷,横来招是搬非,大约是怀着嫉妒罢。”
成语意思挂着的蜘蛛网,堆积的灰尘。形容生活窘困
成语出处《雍熙乐府·点绛唇(子为我家业凋残)》:“穷不穷甑有蛛丝尘网乱,窘不窘炉无烟火酒瓶干。”
成语意思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薛广德传》:“张猛进曰:‘臣闻主圣臣直。’”
成语意思君主圣明,臣下忠良。比喻上行下效。亦作“主明臣直”、“主圣臣直”、“主贤臣良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仲方传》:“况主圣臣良,兵强国富,陈既主昏于上,人讟于下,险无百二之固,众非九国之师,独此岛夷,而稽天讨!”
成语意思假装傻头傻脑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神拳》第二幕:“你这是装傻充愣!除了闹义和团,咱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?”
成语意思蜘蛛的细丝,虫子的痕迹。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79回:“蛛丝虫迹,屋漏蜗涎,不即不离,有意无意,其妙何如。”
成语意思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,考虑欠周,注意这里,顾不到那里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那珍大爷管儿子,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,只是着三不着两的。”
成语意思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后因以“坐树不言”、“坐树无言”谓功高而不自矜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枕山襟海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张煌言《山头重筑海塘碑记》:“台之缑城,枕山负海。”
成语意思泽:恩泽,德泽。德泽深远,恩情厚重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谢京城东亭子宴送表》:“当陛下圣明之朝,事出非常,泽深恩重,今者誓将沥血,未足竭诚,徒欲杀身。岂能报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