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耍手段、说空话哄人。
成语出处元·岳伯川《吕洞宾度铁拐李》第一折:“出来的都关来节去,私多公少,可曾有一件合天道?他每都指山卖磨,将百姓划地为牢。”
成语意思施:施行;戮:杀戮。早上发令晚上杀戮。形容实行高压手段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柳泽传》:“故政不常、令不一,则奸诈起而暴乱生焉,虽朝施暮戮,而法不行矣。”
成语意思迎着霜,顶着露。形容奔波劳苦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僦居》:“栉霜沐露多劳顿,喜借得一帆风顺。”
成语意思有才学,懂礼仪
成语出处老舍《骆驼样子》:“仿佛谁都是混帐,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。”
成语意思耍死狗,耍赖
成语出处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七章:“起来,别躺在炕上装死卖活的了!”
成语意思零碎卖米。形容生活困难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8卷:“若有得一两二两赢余,便也留着些做个根本,而今只好绷绷拽拽,~过去,那得赢余。”
成语意思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
成语意思两手相重,两足相迭,不敢有所举动。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宋·王安石《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》:“故所在豪人猾吏,重手累足,以终君去,不敢有所触。”
成语意思著:写作;立:成就;说:学说。写书或文章,创立自己的学说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焚书·童心说》:“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,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?”
成语意思泛指某人或某些人
成语出处宋·何承裕《戏为举子对句》诗:“晓来狗吠张三妇,日暮猿啼吕四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过隐居生活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黄琼传》:“诚遂欲枕山栖谷,拟迹巢由,斯则可矣。”
成语意思拿:抓住。捉住老鼠和猫。比喻能制服敌手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一折:“若论我腹中的兵书,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,有捉鼠拿猫之法。”
成语意思召唤或迫使精灵或魔鬼等出现或服从自己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。
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《错立身》戏文第12出:“我舞得,弹得,唱得。折莫大擂鼓吹笛,折莫大装神弄鬼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是非混乱,纠缠不清。
成语出处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我自半路遇见小娘子,偶然伴他行一程,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线。”
成语意思盟:盟誓。指着流水、松树盟誓。形容情谊之深
成语出处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诟奸》:“章相与学士,初方指水盟松,后反操戈入室,不免乘此机会,嘲他几句,有何不可?”
成语意思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。后比喻经常变卦,反复无常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余之币制金融政策》:“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,吾见其朝四暮三,无关宏旨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时时遭摧残。
成语出处唐 崔颢《行路难》诗:“我昔初在昭阳时,朝折暮折登王墀。”一本作“朝攀暮折”。
成语意思见“醉生梦死”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前茅·哀时古调》:“陈涉、吴广起田间,农民之中今在否?一笔,全勾,醉死梦生俦!”
成语意思志向宏伟、道德高尚的人。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。(仁:仁爱;高尚)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