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像花一样艳丽;像玉一样美好。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。
成语出处元 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三折:“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,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,各有春心之意。”
成语意思怜、惜:爱护;爱怜;香、玉:比喻美女。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、怜爱。
成语出处元 贾仲名《金安寿》:“两下春心应自懂,怜香惜玉,颠鸾倒凤,人在锦胡同。”
成语意思绿:指叶;红:指花;肥:长得旺;瘦:枯萎。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。形容暮春景色。
成语出处宋 李清照《如梦令》词:“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
成语意思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;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。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。
成语出处朱自清《房东太太》:“道地的贤妻良母,她是;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。”
成语意思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,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孙膑兵法 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
成语意思豪迈的情怀;远大的志向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温故以知新》:“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,然而豪情壮志,更见坚强。”
成语意思功:功业。就:达到。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
成语出处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成语意思繁荣:原指草木枝叶;花朵茂盛;引申为事物蓬勃发展;昌盛:兴旺;兴盛。形容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》:“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?”
成语意思愤:憎恶;不满;世、俗:指当时的社会现状;嫉:仇恨。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杂说》:“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,希矣。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”
成语意思风流:洒脱不拘、富有才学;倜傥:超逸豪爽;不拘束。有才华、有学识、风度洒脱豪爽;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,风流倜傥。”
成语意思稗官: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、风俗故事;供皇帝省览的小官。野史: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。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:“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,多有记载那遇神、遇仙、遇鬼、遇怪,情欲相感之事。”
成语意思卑躬:低头弯腰;屈膝:弯曲膝盖;指下跪。形容没有骨气;谄媚;讨好的无耻形象。
成语出处宋 魏了翁《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虽谢安石之贤也,而犹不能免。”
成语意思蓬:蓬草;散乱 ;垢:污秽;脏。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 封轨传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?”
成语意思越:过;岭: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。翻过很多山头;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。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。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六章:“他的腿脚好,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,翻山越岭,跟年轻人一样。”
成语意思声:歌舞;色:女色;犬:养狗;马:骑马。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。
成语出处宋 苏辙《龙川别志》上卷:“不然,血气方刚,若不留意声色犬马,则土木、甲兵、祷祠之事作矣。”
成语意思荣华:兴旺显耀。旧时形容有钱有势。现比喻兴盛或显达。
成语出处宋 沈作喆《寓简》:“一涉世俗,虽荣华富贵中,无一切如意事。”
成语意思投:契合。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;合得来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7回:“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,两人情投意合,决不肯放。”
成语意思欢欣:快乐而兴奋;鼓舞:振奋。指快乐得欢舞跳跃。形容非常高兴;非常振奋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上知府王龙图书》:“自公始至,释其重荷……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。”
成语意思诚:真实的心意。真心诚意。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。也作“诚心实意”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姥姥你放心。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,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。”
成语意思兴:兴盛;邦:国家。国家兴盛安定
成语出处《林海》:“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,由今天看来,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