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,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。
成语出处《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尝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”
成语意思冠:首位。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:“少有盛名,而高迈不羁,虽闲居终日,容止不怠,风流为一时之冠。”
成语意思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,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将军若要做女婿呵,可按甲束兵,退一射之地。”
成语意思指修养身心,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唐 成玄英疏:“遂悟养生之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标:出色。一个时期里最出众的人物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王徐徐答曰:‘亡叔是一时之标,公是千载之英。’一坐欢然。”
成语意思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韦抗传》:“它所辟举,如王维、王缙、崔殷等,皆一时选云。”宋·曾巩《〈范宽之奏议集〉序》:“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,如公,皆一时之选。”
成语意思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。亦作“一时之选”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唐瑾传》:“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,周文自谓得人,号为六俊。”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四卷:“后主问帝:‘萧妃何如此人?’帝曰:‘春兰秋菊,各一时之秀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雄:英雄豪杰。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!”
成语意思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。
成语出处《商君书 画策》:“故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。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一岁再赦”。一年之中再次赦罪。谓赦免过滥。
成语出处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述赦》:“谚曰:‘一岁载赦,奴儿噫嗟。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。
成语出处唐 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一岁载赦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范祖禹《唐鉴》卷三:“一岁再赦,善人喑哑。”
成语意思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。
成语出处汉 刘向《说苑 善说》:“天下有识之士,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,千秋万岁之后,庙堂必不血食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好坏混杂。
成语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累害》:“公侯已下,玉石杂糅;贤士之行,善恶相苞。”
成语意思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王罴王轨等传论》:“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,慷慨功名之际。”
成语意思暂时的权宜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文公之霸也宜哉!既知一时之权,又知万世之利。”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文公曰:‘咎犯之言,一时之权也;雍季之言,万世之利也,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!’”
成语意思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
成语出处明·赵弼《蓬莱先生传》:“鱼水之情,极其娱乐。”
成语意思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;即指馀年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8回:“俾臣得保蚁命,此后有生之年,莫非主上所赐,惟求格外垂怜。”
成语意思谋:计谋。维持生活的办法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谢参政启》:“比坐啼号之迫,浪为衣食之谋。投檄无缘,强颜可笑。”
成语意思用螳螂的胳膊来阻挡车轮前进。比喻自不量力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》:“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,譬犹以卵投石,以螳挡车,多见其不知量而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