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成语出处茅盾《动摇》:“胡国光远远地看见王荣昌站在一家小杂货铺前和一个人附耳密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昧:隐藏;良:良心。辜负恩情,泯灭良心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回:“不意今日群芳大放,彼独无花。负恩昧良,莫此为甚。”
成语意思礼:社会规范、道德准则。富有而又彬彬有礼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可也;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飞蛾赴火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演雅》诗:“蛣蜣转丸贱苏合,飞蛾赴烛甘死祸。”
成语意思汉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攀龙鳞,附凤翼。”后以“凤附龙攀”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攀龙鳞,附凤翼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。
成语出处晋 范亨《燕书》:“恪大笑。射发一矢,拂脊;再一矢,磨腹。皆附肤落毛,上下如一。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歠:喝,饮。大口吃饭,大口喝汤。旧指没有礼貌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放饭流歠,而问无齿决,是之谓不知务。”
成语意思罚:惩罚,处罚;嗣:后嗣,子孙。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临下以简,御众以宽,罚弗及嗣,赏延于世。”
成语意思狂风骇浪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梁纪中·武帝下》:“[武帝]便投劾星弛,不复寝食,倍道就路,愤风惊浪,不暂停止。”
成语意思发凡:揭示全书的通例;举:提出。指举例以阐明要点。说明全书通例
成语出处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纂修》:“时编摩之士,皆山林布衣,发凡举例,一仰于濂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分身减口”。旧时荒年,为减轻家庭负担,维持生计,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,谓分房减口或分身减口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楔子:“如今为这六料不收,上司言语,着俺分房减口。兄弟你守着祖业,俺两口儿到他邦外府,赶熟去来。”
成语意思纷纷:众多。籍籍:杂乱的样子。纵横交错。形容众多而且杂乱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读荀》:“纷纷籍籍相乱,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。”
成语意思浮泛:乘舟漫游。乘船在江河湖海中漫游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谢安传论》:“啸咏山林,浮泛江海。”
成语意思夫:语助词;复:再。还能再说什么呢
成语出处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嗟乎子卿,夫复何言!”
成语意思兴风作浪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傅粉:敷粉,抹粉;何郎:何晏,字平叔,曹操养子。原指何宴面白,如同搽了粉一般。后泛指美男子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何平叔美姿仪,面至白,魏明帝疑其傅粉。”
成语意思反目:翻眼相看,不和睦。指夫妻吵架不和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2回:“自此谭、巫夫妇反目难以重好。”
成语意思翻:翻转;覆:上下位置颠倒。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床上卧了两个多月,翻翻覆覆只是不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