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暄:暖和。指把冬天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。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
成语出处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杨朱篇》:“宋国有田夫……暨春东作,自曝于日,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脰室,绵纩狐貉。顾谓其妻曰:‘负日之暄,人莫知者,以献吾君,将有重赏。’
成语意思繁:多;敛:征收。繁重的刑罚和赋税
成语出处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张娘心许》:“只为着土木疲民,况边庭黩武连年,繁刑重敛谁不怨?”
成语意思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。表示自我反省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华盖集 这回是“多数”的把戏》:“倘使我看了《闲话》之后,便抚心自问:‘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?’”
成语意思负薪:指有病。指背柴劳累,体力还未恢复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复志赋并序》:“其明年七月,有负薪之疾,退休于居。”
成语意思腹心:比喻要害处;疾:疾患。比喻要害处的祸患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六年》:“除腹心之疾,而置诸股肱,何益?”
成语意思比喻严重的祸患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后梁太祖乾化元年》:“云代与燕接境,彼若扰我城戍,动摇人情,吾千里出征,缓急难应,此亦腹心之患也。”
成语意思父劈柴,子担柴。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》:“大丈夫贮蓄材术,树置功利,鎡基富贵,焯耀家邦,不当其身,而得于后;父析子荷,相去几何?”
成语意思浮:违反酒令被罚饮酒;瓟:同“匏”,匏瓜。原指罚饮一大杯酒。后指满饮一大杯酒
成语出处清·朱彝尊《黄征君寿序》:“目击其先公之大节,具书于国史,先生之心,足以自慰,于介寿日,宜浮一大瓟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发:奋发;振作;扬:昂扬;蹈:跳、踏;厉:猛烈;有力。形容精神饱满蓬勃;意气风发昂扬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
成语意思发:奋发,振作;扬:昂扬;蹈:跳、踏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风发昂扬
成语出处明·唐顺之《寄赵浚谷》:“至若老吕,以鹰扬称,以发扬蹈励称,未免露出将才气象,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。”
成语意思付:交给;东流:向东的河流。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
成语出处唐·高适《封丘县》诗:“生事应须南亩田,世情付与东流水。”
成语意思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,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。
成语出处唐·韦应物《示全真元常》:“宁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。”
成语意思浮:违反酒令被罚饮酒;白:罚酒用的酒杯。原指罚饮一大杯酒。后指满饮一大杯酒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魏文侯与大夫饮酒,使公乘不仁为觞政,曰:‘饮不釂者,浮以大白。’”
成语意思垂:挂下。眼前像有群蝇飞动,串珠垂挂。比喻眼睛昏花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白居易传》:“既壮而肤革不丰盈,未老而齿发早衰白,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,动以万数,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。”
成语意思浮:违反酒令被罚饮酒;白:罚酒用的酒杯。原指罚饮一大杯酒。后指满饮一大杯酒。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魏文侯与大夫饮酒,使公乘不仁为觞政,曰:‘饮不釂者,浮以大白。’”
成语意思叱咤:发怒吆喝。一声呼喊、怒喝,可以使风云变色。形容声势威力极大
成语出处明·吾丘瑞《运甓记·广州运甓》:“我军威宣播,风云叱咤呼。”
成语意思风月:清风明月,指美好的景色。指情爱永久不断
成语出处唐·张泌《妆楼记·印臂》:“以绸缪记印于臂上,文曰:‘风月常新。’印毕,渍以桂红膏,则水洗色不退。”
成语意思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。
成语出处汉·焦赣《易林》:“华言风语,乱相诳误。”
成语意思谓年少,年轻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“天下初定,悼惠王富于春秋,参尽召长老诸生,问所以安集百姓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