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老虎凶猛残忍,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。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,都有骨肉之情。
成语出处明·杨珽《龙膏记·藏春》:“你爹爹既往洛阳,一时未归,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,虎毒不食儿,孩儿切莫短见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。
成语出处宋书 《索虏传》:“或有狐奔鼠窜,逃首北境,而辄便苞纳,待之若旧,资其粮仗,纵为寇贼。”《英烈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诸部士卒,俱各狐奔鼠窜退去。”
成语意思已开过的花,在一年里不会再开。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。
成语出处晋·陆机《短歌行》:“时无重至,华不再扬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同“魂不附体”。
成语出处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师师闻道,吓得魂不著体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魂不附体”。
成语出处《前汉书平话》卷上:“吓高皇魂不着体。”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十三回:“只见两个黄巾力士,押着李逵,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,不觉径到蓟州地界,吓得魂不着体,手脚摇战。”
成语意思缓:延缓。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。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成语意思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看看天色将晚,脚又疼,肚又饥,正是慌不择路,望山僻小径只顾走。”
成语意思指人说外行话,话不投机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毫:丝毫,形容细小;在乎:在意。形容丝毫不在意、无所谓的样子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7章:“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,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,关怀备至……”
成语意思南朝梁殷芸《小说》卷六:“有客相从,各言所志:或原为扬州刺史,或原多赀财,或原骑鹤上升,其一人曰:‘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。’欲兼三者。”后以“鹤背扬州”比喻利欲之心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殷芸《小说》卷六:“有客相从,各言所志:或原为扬州刺史,或原多赀财,或原骑鹤上升,其一人曰:‘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。’欲兼三者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太平无事。
成语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一卷:“道不拾遗,由在上有善政;海不扬波,知中国有圣人。”
成语意思闭:躲避;羞:害臊。闭月形容貂禅,羞花形容杨玉环。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,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。形容女子貌美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第一折:“只闻檀板当歌讴,不见如花闭月羞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话不投机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望江亭》第三折:“我和他话不相投,我可便见他呵。”
成语意思旋踵:旋转脚跟,比喻时间极短。祸害不久就将到来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 袁聿修传》:“若违忤要势,即恐祸不旋踵,虽以清白自守,犹不免请谒之累。”
成语意思呵笔:吹热气解冻笔;寻诗:寻觅诗句。形容冬日苦吟
成语出处唐·罗隐《雪》诗:“寒窗呵笔寻诗句,一片飞来纸上销。”
成语意思互相不能容纳对方。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,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谓传言不假,与实际相符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第二折:“人说此人矜骄傲慢,果然话不虚传。”
成语意思璧:宝玉。身藏宝玉,因此获罪。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、迫害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歆传》:“本无拒诸君之心,而所受遂多。念单车远行,将以怀璧为罪,愿宾客为之计。”
成语意思妄:胡乱。祸患不会无缘无故而来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虽然,祸不妄至,福无徒来。”
成语意思旱魃: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。指发生旱灾
成语出处明·归有光《论三区赋役水利书》:“又今旱魃为灾,濒河人迹所至之处,禾稼仅有存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