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将敌对势力化成友好势力
成语出处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12章:“我们说这就具备了化敌为友的条件。”
成语意思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。
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幼时,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。唐 柳仲郢幼嗜学,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,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。清 章学诚《文史通义 古文十弊》:“抑思善相夫者,何必尽识鹿车鸿案?善教子者,岂皆熟记画荻和丸?”
成语意思畏:害怕,恐惧。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怀恩德又畏惧其威严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怀德畏威,向风清顺。”
成语意思相传上古时,于地上画圈,令犯罪者立圈中,以示惩罚。后以“划地为牢”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回:“古人划地为牢,他将棍子划了圈儿,强似划地为牢,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,如何挡得他住?”
成语意思荒诞:荒唐离奇;极不真实;稽;考查。指荒唐错误没法考查。
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那个神字,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,如今科学大明,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,那里还能立足呢?”
成语意思犹言同心同德。
成语出处天地会《共同和合歌》:“和气自然兄弟众,合胆同心拜五人。”
成语意思白鹤吊唁陶侃之母。指吊丧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忽有二客来吊,不哭而退,仪服鲜异,知非常人,遣随视之,但见双鹤冲天而去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妒悍的妇女。
成语出处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砥节》:“吼动河东狮子,惊回海底鸥儿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横躺竖卧”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。”
成语意思华;同“花”;开花;实:结果实。光开花;不结果。比喻外表好看;内里空虚;有名无实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五年》:“且华而不实,怨之所聚也。”
成语意思悛:改过,悔改。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《后汉书 朱穆传》:“讳恶不悛,卒至亡灭。”
成语意思愆:差爽,失误。好坏、善恶分明,没有差错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好恶不愆,民知所适。”
成语意思悛:悔改。心藏奸恶,不思悔改
成语出处《周书·武帝纪》:“而彼怀恶不悛,寻事侵轶,背言负信,窃邑藏奸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涣然冰释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何炯《答释法云书难范缜》:“钻仰渊秘,涣尔冰开。”
成语意思怙:坚持。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2回:“岂得怙恶不改,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?”
成语意思诲:教诲,教导;倦:厌烦,疲倦。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烦
成语出处汉·蔡邕《彭城姜伯淮碑》:“有名物定事之能,独见先睹之效,然犹学而不厌,诲而不倦。”
成语意思惠:给人好处;费:耗费。给人好处,自己却无所损失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斯之亦惠而不费乎!”
成语意思赞同别人的意见,不坚持自己的说法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和而不唱,知不出乎四城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。同“画地为牢”。
成语出处汉 刘向《说苑 贵德》:“俗语云:‘画地作狱,议不可入;刻木为吏,期不对。’此皆疾吏之风,悲痛之辞也。”《汉书 路温舒传》引作“画地为狱”。
成语意思环堵:四面土墙。形容居室简陋贫寒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一亩之宫,环堵之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