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兕:犀牛一类的野兽。柙:关兽的木笼。虎、兕从木笼中逃出。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,主管者应负责任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”
成语意思见“衡石量书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李纲《建炎进退志·总叙下之上》:“近君子而远小人,虽不亲细务,大功可成;不然,虽衡石程书,卫士传餐,亦无益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好事同时到来
成语出处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郁四会心一笑,听他的话,抽足了鸦片,静待好事成双。”
成语意思红:指花;翠:指绿叶。红花衰败,绿叶减少。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宋·柳永《八声甘州》: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,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”
成语意思荒:五谷不收;暴:凶。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:“荒时暴月,向亲友乞哀告怜,借得几斗几升,敷衍三日五日,债务丛集,如牛负重。”
成语意思杀得到处都是尸体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户枢:门的转轴;朽:腐烂,败坏。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。比喻经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吴普传》:“动摇则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有户枢不朽是也。”
成语意思粗鄙没有文化。
成语出处康有为《大同书》辛部第十三章:“当太平之世,地地相等,无有都会、乡邑之殊……无据乱世,学校全聚京都,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。”
成语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孔琇之传》:“有小儿,年十岁,偷刈邻家稻一束,琇之付狱案罪,或谏之,琇之曰:‘十岁便能为盗,长大何所不为?”
成语意思撼:摇动。摇动山岳,拔起树木。形容威势极大
成语出处明·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二折:“风呵,兀的不傒幸杀人也,方才撼山拔树,飞沙走石般起,投至央及你,可倒定息了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户枢不蠹”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唐·马总《意林》卷二引作“户枢不蠹”。
成语意思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,日后则接应不上,无法继续维持。亦作“后手不上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7回:“这两个光棍,他揽的人家债多了,只怕往后后手不接。”
成语意思撼:摇动。蚍蜉:大蚂蚁。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。比喻自不量力者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胡说八道。
成语出处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七回:“单管只胡说白道的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绞尽脑汁。
成语出处明·王志坚《表异录·艺文》:“极思为文,曰涸思干虑。”
成语意思远大的见解,独特的情操
成语出处清 曾国藩《圣哲画像记》:“班氏闳识孤怀,不逮子长远甚。”
成语意思宫殿成了农田,长满禾黍。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7回:“一路上晓行夜宿,只觉得景物都非,不胜禾黍故宫之感。”
成语意思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韩寿偷香”。
成语出处后蜀·欧阳炯《春光好》词:“虽似安仁掷果,未闻韩寿分香。”
成语意思奢:过分,过多;逸:安闲。气魄特别豪放,不受任何拘束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曲阳侯素延传》:“中山平,拜幽州刺史,豪奢放逸,左迁上谷太守,后赐爵曲阳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