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巾帼: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,后借指妇女。须眉:胡须和眉毛,借指男子汉,大丈夫。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。
成语出处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4回:“容貌虽说不得美丽,却气概丰富,倜傥不群,有巾帼须眉之号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计功行赏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齐王冏传》:“计功行封,事殷未遍。”
成语意思降:降低;格:规格,标准。指屈己从人
成语出处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收藏·总论》:“即有一二卷册条幅,又为海内士大夫家珍秘,反不如降格相从,收取明人之易为力耳。”
成语意思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夫立政之要,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,宣帝征张敞于亡命。”一本作“记功忘过”。
成语意思奸:邪恶;吏:官吏。贪赃枉法的官吏
成语出处清·林觉民《绝笔书》:“天灾可以死,盗贼可以死,瓜分之日可以死,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记功忘失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》:“山藏川纳,记功忘过者,明主之深仁也。”
成语意思甲冠:第一。称雄天下。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,无与伦比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见“金戈铁马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汪琬《〈苑西集〉序》:“我太祖、太宗发祥之址,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,皆所跋涉而导从。”
成语意思指循规蹈矩
成语出处清 曾国藩《送唐先生南归序》:“考乎其从游之徒,则践规踏矩,仪型乡国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金戈铁马”。
成语出处元·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,簇拥着鼓吹鸣笳,他虽是违条犯法,咱无甚势剑铜铡。”
成语意思胶鬲,商周时人,纣时因遭世乱,曾隐遁为商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”后因以“胶鬲之困”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”
成语意思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,以振兴现代。
成语出处清谭嗣同《报贝元微书》:“稽古振今,士风一奋。”
成语意思金革:兵器和铠甲;患:灾祸。指战乱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永亡边城之灾,金革之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以德报怨,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。
成语出处汉刘向《新序 杂事四》载:梁与楚的边亭皆种瓜。楚亭人妒恨梁人的瓜长得好,夜往毁之。梁县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报复,并派人帮助楚人灌瓜,使楚瓜日美。楚王以重金相谢,与梁交好。
成语意思见“嫁狗随狗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赵汝鐩《古别离》诗:“嫁狗逐狗鸡逐鸡,耿耿不寐展转思。”
成语意思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翟俌传》:“昔窦邓之宠,倾动四方,兼官重绂,盈金积货,至使议弄神器,更改社稷。”
成语意思以为功高而自我夸耀
成语出处《晋书 陆机传》:“冏既矜功自伐,受爵不让,机恶之,作《豪士赋》以刺焉。”
成语意思巾帼: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,后借指妇女。有大丈夫气慨的女子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你要算个智、仁、勇三者兼备的巾帼丈夫。”
成语意思指治理国家的才干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抱朴子外篇 自叙》:“一时莫伦,有经国之才。”
成语意思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。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。也形容十分消瘦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王戎,和峤同时遭打丧,俱以孝称,王鸡骨支床,和哭泣备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