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轻视眼前所见,重视远道传闻。比喻舍近求远
成语出处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》:“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,岂非贱目贵耳乎?”
成语意思扼要:抓住要点。简单明了;抓住要点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》:“讲话、演说、写文章和写决议案,都应当简明扼要。”
成语意思鸡叫时就起床。形容勤奋不怠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”
成语意思意谓虚有其表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弥衡传》载:汉末弥衡恃才傲物,别人问他对荀彧(字文若)的看法,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,但实则徒有虚表,故答道:“文若,可借面吊丧。”
成语意思矜:夸耀;妒:嫉妒。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崔骃传》:“其达者或矜名妒能,耻策非己,舞笔奋辞,以破其义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抉目吴门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
成语意思借以活命的稻草。指人在困境时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东西
成语出处王朔《永失我爱》:“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劲儿了。”
成语意思放眼远眺,可以见到很远之处。形容视野广阔辽远。
成语出处宋·刘学箕《松江哨遍》:“松江太湖,举目千里,风涛不作,水面砥平。”
成语意思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,又都是些精明强干、久经审案的能员,那消几日,早问出许多贼款来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鸡鸣狗吠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鸡鸣狗吠相闻,而达乎四境,而齐有其民矣。”
成语意思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。比喻无用的人
成语出处清 冯桂芬《林文忠公祠记》:“公驰驱绝域,犹手笺酬答无间。匠门弃材,累公之明。”
成语意思本是传说,后形容人能写文章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班孟》:“班孟者,不知何许人……又能吞墨,舒纸著前,嚼墨喷之,皆成文字,满纸各有意义。”
成语意思弄眼:使眼色。挤眉毛和眨眼睛向别人示意。也作“挤眉溜眼”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一折:“挤眉弄眼,俐齿伶牙,攀高接贵,顺水推舟。”
成语意思机灵聪明,办事能力强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苏弁传》:“弁通学术,吏事精明,承延龄后,平赋缓役,略烦苛,人赖其宽。”
成语意思人肩相摩,衣袖相接。形容人多拥挤。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赠传神陈德颜序》:“余自近岁以来,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,一切谢绝已久。”
成语意思金:五行之一,西方属金;木:五行之一,东方属木。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。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
成语出处清·闲斋老人《儒林外史·序》:“所云意马心猿,金母木公《西游记》中作‘金公’、‘木母’,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。”
成语意思死的委婉语
成语出处李栋《心心相印》:“我比老弟痴长五岁,河北沧州人氏,父亲一九六七年被‘造反派’赶去见马克思了;不久,母亲也悲伤过度,哀哀而逝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挤眉弄眼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惟敏《僧尼共犯》第一折:“遇着不老实的妇人,和他挤眉溜眼,调顺私情。”
成语意思极:尽;迥:远。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王朗《与许靖书》:“子虽在裔土,想亦极目而迥望,侧耳而遐听,延颈而鹤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