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才智过人,语言幽默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指上等的、第一流的食品,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0回:“因此萧后日常饮恨,眉头不展,凭你佳肴美味,拿到面前,亦不喜吃。”
成语意思金、玉:黄金和美玉。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。形容财富之多。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。
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九章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”
成语意思戛:敲击。敲打玉器和金器。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。也形容人气节凛然。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听田顺儿歌》:“戛玉敲冰声未停,嫌云不遏入青冥。”
成语意思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,尔后为诗遂无佳句。后因以“江淹梦笔”喻才思减退。
成语出处元·白朴《恼煞人》:“宋玉悲秋愁闷,江淹梦笔寂寞,人间岂无成与破。”
成语意思谓言语尖刻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,赵昂又从旁尖言冷语帮扶,心中明白是他撺掇。”
成语意思决:决定;胜负:胜败。进行决战,判定胜败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,渡江决一胜负为上。”
成语意思绝域:极远的地方;殊方:他乡。极远的异域他乡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裴秀传》:“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,绝域殊方之迥,登降诡曲之因,皆可得举而定者。”
成语意思矩、矱、绳、尺:画方与直线的工具。引申为规矩、法度
成语出处清·朱彝尊《沈明府不羁集序》:“分体制之正变,范围之,勿使逸出矩矱绳尺之外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狡焉思启”。
成语出处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“诸夷以中国之易欺也,法人将问滇桂,英人将问藏粤,俄人将问新疆,德、奥、意、日、葡、荷皆狡焉思逞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、智慧。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母仪》:“文王生而明圣,太任教之,以一而识百。”
成语意思指欢欣之极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魏伤于胸。公欲杀之,而爱其材。使问,且视之。病,将杀之。魏束胸见使者,曰:‘以君之灵,不有宁也!’距跃三百,曲踊三百。乃舍之。”
成语意思家家富裕,人人丰足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临菑之涂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,家殷人足,志高气扬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锦衣玉食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李东阳《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》:“锦衣肉食非吾乐,藁操冰心岂自坚。”
成语意思衍:满溢,盈多;给:丰足,充裕。家家富裕,人人丰足
成语出处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通有》:“宋、卫、韩、梁,好本稼穑,编户齐民,无不家衍人给。”
成语意思精研事物的微义,达到神妙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激浊扬清”。
成语出处北周·庾信《温汤碑》:“仁则涤荡埃氛,义则激扬清浊。”
成语意思质:本质,品质。指人的品质高洁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不惟金玉其质,亦且冰雪为心。”
成语意思指处事简练扼要,明白通达。
成语出处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吏部郎阙,文帝问其人于锺会,会曰:‘裴楷清通,王戎简要,皆其选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犹言卑躬屈膝。
成语出处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府县·邑令轻重》:“三年奏最,上台即以两衙门待之,降颜屈体,反祈他日之陶铸;而二甲之为主事者,积资待次,不过两司郡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