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轮扁: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;斫轮: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。指精湛的技艺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桓公读书于堂上,轮扁斫轮于堂下。”
成语意思一点进步也没有。形容没有出息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酒狂》:“甥了不长进,今且奈何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离本趣末”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然而律文烦广,事比众多,离本依末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儗非其伦”。
成语出处朱自清《序》:“后一类呢,恕我儗不于伦,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。”
成语意思如雷奔行,如云翻卷。
成语出处清·梅曾亮《陈拜乡诗序》:“今夫水之归壑也,其未至则澎濞汹涌,雷奔云谲,及至于壑则已矣。”
成语意思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
成语出处清 章炳麟《与简竹居书》:“中唐以来,礼崩乐坏,狂狡有作,自己制则,而事不稽古。”
成语意思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。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清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五卷:“余于别集中求其措语无害大雅者择录一二,非赏其工也,聊备一格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倚:靠着。“利”的偏旁是刀字,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。比喻贪利常得祸。
成语出处《古诗源·古诗二首》:“甘瓜抱苦蒂,美枣生荆棘,利傍有倚刀,贪人还自贼。”
成语意思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。
成语出处《管子·重令》:“国不虚重,兵不虚胜,民不虚用,令不虎行。”
成语意思寡妇不怕织得少,而怕亡国之祸。旧时比喻忧国忘家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》:“嫠不恤其纬,而忧宗周之陨,为将及焉。”
成语意思星霜:星辰运转,一年循环一次,每年秋季降霜,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。表示岁月更换。
成语出处宋 柳永《玉蝴蝶》:“难忘文期酒会,几孤几月,屡变星霜。”
成语意思年老而不明白事理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传》:“植益内不自安”注:“老不晓事,强著一书,悔其少作。”
成语意思捋:卷起;揎:拳打。卷起袖子,伸出拳头,准备动手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7回:“为人性刚,喜则眉花眼笑,怒则捋臂揎拳,胆大心雄,头高气硬。”
成语意思指碍于情面,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
成语出处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我表示拉不下脸,只好随他们去抄,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。”
成语意思狼狈:窘迫的样子;万状:多种样子。形容极其困顿、窘迫。
成语出处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太上因暑热成病,狼狈万状。”
成语意思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,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。
成语出处宋·王禹偁《进端拱箴表》:“然而安不忘危,理不忘乱,糜不有初,鲜克有终,古圣贤之深旨也。”
成语意思狼狈: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;因前腿短;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。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。奸:做坏事。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诗翁画客狼狈为奸,怨女痴男鸳鸯并命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仓皇逃窜。
成语出处《冷眼观》第四回:“远远听见吆喝之声,由远而近……众人手忙脚乱,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,转眼间,狼奔兔脱,如鸟兽散去。”
成语意思同科:同一等级。指人的力量有强弱,不能等同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桃花红,李花白。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。
成语出处唐·羊士谔《山阁闻笛》诗:“李白桃红满城郭,马融闲卧望京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