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;像老虎那样矫健。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;如龙虎不凡。旧时指帝王的仪态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 武帝纪》:“刘裕龙行虎步,视瞻不凡,恐不为人下,宜蚤为其所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林下风气”。
成语出处《天雨花》第一回:“我思女子之中,若通些文艺,必竟脱俗,就是不美,自有一种文雅可观,料不是油盐酱醋的恶气。必然言谈举止,都带些林下清风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两袖迎风而起;飘飘扬扬的姿态。后比喻做官的时候;十分清廉;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;别无所有。现也指清贫;没有财产。也作“清风两袖”。
成语出处元 魏初《送杨季梅》诗:“父亲零落鬓如丝,两袖清风一束诗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沥血叩心”。
成语出处前蜀·杜光庭《晋公后土醮词》:“诚切祷祈,沥血披心,仰希鉴祐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讨好奉承。
成语出处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8章:“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,溜须拍马,可神气啦。”
成语意思卤:通“橹”,大盾牌。血流得能将橹浮起来。形容死伤极多。亦作“流血漂忤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:“此战之于伊阙,大破二国之军,流血漂卤,斩首二十四万。”
成语意思橹:盾牌。血流成河,可以漂浮盾牌
成语出处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伏尸百万,流血漂橹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沥血叩心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瑞生《再生缘》第54回:“实指望尽心竭力,不负天恩,沥血披肝,勤于王事。”
成语意思杵:捶衣棒。血流成河,可以漂浮盾牌。形容死伤惨重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禹庙赋》:“流血漂杵,方自此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苦心构思。
成语出处明·杨慎《升庵诗话·假诗》:“如许浑辈,皆空吟不学,平生镂心呕血,不过五七言短律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美好的夜晚和景色。亦作“良宵好景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胡全庵》:“从今永保无灾障,莫思量,良宵美景,不乐计非长。”
成语意思龙骧,昂举腾跃貌。麟振,语出《诗·周南·麟之趾》:“鳞之趾,振振公子,于嗟麟兮。”毛传:“麟,信而应礼,以足至者也。振振,信厚也。”因以“龙骧麟振”喻将军恩威兼备。
成语出处麟振,语出《诗·周南·麟之趾》:“鳞之趾,振振公子,于嗟麟兮。”毛传:“麟,信而应礼,以足至者也。振振,信厚也。”
成语意思数量很少,力量微薄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华盖集·通讯》:“现在的各种小周刊,虽然量小力微,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,在黑暗中,时见匕首的闪光。”
成语意思态度冷淡,对人没有感情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六回:“妾痴情待君五年,不期君果‘冷心冷面’,妾以死报此痴情。”
成语意思心:思想;德:信念。思想不统一;信念不一致。形容人心各异;各行其是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受有亿兆夷人,离心离德;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成语意思流:水顺势流;坎:低陷不平。顺流而行,遇险即止。比喻顺利时出仁,遇挫时退隐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;纵躯委命,不私与已。”
成语意思剖露心胸。比喻竭尽忠诚、恳挚的心意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梁元帝《与诸藩令》:“沥血叩心,枕戈尝胆,其何故哉。”
成语意思身体疲劳,精神困乏
成语出处鲁迅《故事新编 非攻》:“劳形苦心,扶危济急,是贱人的东西,大人们不取的。”
成语意思费尽心机,苦思焦虑。
成语出处明·赵弼《梦游番阳彭蠡传》:“竞虚名,夺浮利,日夜劳心苦焦思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感念深切,难以忘怀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6回:“妾等蒙陛下眷爱,镂心刻骨,没世难忘。今不幸遭此离乱,陛下欲舍妾身何往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