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亦作“毛发耸然”。毛发竖起。极言惊骇、恐惧。
成语出处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戴监生》:“戴监生偷听到两个鬼的一番议论,议论中居然提到他。戴骤聆至此,毛发悚然。”
成语意思审:谨慎。申明法令,使人人遵守,谨慎发布命令,避免出现差错。
成语出处《尉缭子·战威》:“明法审令,不卜筮而事吉;贵功养劳,不祷祠而得福。”
成语意思毛发:头发和汗毛;耸:竖起。头发与汗毛竖起。形容非常恐惧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》:“迄今思之,尚毛发悚立也。”
成语意思市:买。指玩忽法律而随意宽恕罪犯以求得好处。
成语出处元 白仁甫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某也惜你骁勇,但国有定法,某不敢卖法市恩。送你上京,取圣断,如何?”
成语意思壮:强壮。形容军威雄壮,精神抖擞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射柳棰丸》第一折:“某麾下番兵浩大,猛将英雄,马肥人壮,不时在边抢掳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名副其实”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:“那边的‘国术场’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,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,还不是名符其实的‘大杂耍’么?”
成语意思弥缝:补救;阙:过错。补救行事的过失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,昭旧职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没有办法,无计可施
成语出处朱自清《那里走 我们的路》:“所以那些没法奈何的人,我想都将向这三条路里躲了进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天下太平,不再用兵。现形容思想麻痹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武成》:“王来自商,至于丰,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,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,不受管束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回:“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,这样没法没天的!我偏要打这里走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
成语出处许地山《黄昏后》:“这老人家在灯光之下说得眉飞目舞。”
成语意思牢骚:抑郁不平之感。一肚子的不满情绪。形容心情极为抑郁,很不得意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那里晓得他一腔心事,满腹牢骚,他正在那里难过,那里还有心肠再叫别人呢。”
成语意思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‘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
成语出处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一章:“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。”
成语意思名家的大手笔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8回:“名公大笔,却是本家风味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暮鼓晨钟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》:“暮鼓朝钟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”
成语意思偭:违背;规、矩:标准、法则和习惯。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离骚》:“固时俗之工巧兮,偭规矩而改错。”
成语意思指超越古今
成语出处元 汤式《哨遍 新建构栏教坊求赞》:“方位里都按着郭景纯经天纬地阴阳诀,规矩上不离了鲁公迈古超今造化机。”
成语意思丝绵里裹着秤锤。比喻深藏不露
成语出处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大沩果禅师法嗣》:“兴化道:‘我逢人则不出,出则便为人,又作么生?’师曰:‘绵裹秤锤。’”
成语意思铭:在器物上刻字,比喻记在心里。深刻地记在心里,感激不忘。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七回:“得蒙仗义释放,已是铭感不忘,厚贶断不敢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