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慕:羡慕,仰慕;薄:轻薄。指厚古薄今
成语出处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词曲 音律》:“贵远贱近,慕古薄今,天下之通情也。”
成语意思蛮:荒凉的南方;瘴:瘴气。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。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
成语出处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吹风箫女诱东墙》:“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,作《霜天晓》。”
成语意思骤:急速。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3回:“忽见乌云陡暗,猛风骤雨,冰雹如阵一般打来,打得那些丁夫,跌跌倒倒,往后退避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极微小的功劳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窃不自量,志在授命,庶立毛发之功,以报所受之恩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非常高兴
成语出处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:“他眉飞眼笑,高兴地跳着,大声喊道:‘解放啦!’”
成语意思一肚子弄不清的疑问。指很多弄不清的问题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7回:“弄得宝玉满肚疑团,没精打采,归至怡红院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社会秩序很乱。
成语出处《淮志子·兵略训》:“天下为之麋沸蚁动,云彻席卷。”
成语意思麋:通“糜”,粥;聚:会集。比喻社会局势动荡,纷乱不堪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华峤《汉书》:“无故移都,恐百姓惊动,麋沸蚁聚为乱。”
成语意思面缚: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,表示放弃抵抗;舆榇:把棺材装在车上。表示不再抵抗,自请受刑。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六年》:“许男面缚衔璧,大夫衰经,士舆榇。”
成语意思两手反绑而面向前,口含碧玉以示不生。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六年》:“许男面缚衔璧,大夫衰绖,士舆榇。”
成语意思眼光象豆子那样小。形容目光短浅,缺乏远见。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行易知难》第六章:“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,深忌中国之强,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,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5回:“今先定西蜀,乘顺流之势,水陆并进,并吞东吴,此‘灭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
成语出处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禄过其功者削,名过其实者损。”
成语意思荣:荣华富贵。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。
成语出处宋 洪迈《容斋续笔 朱温之事》:“苏循及其子楷,自谓有功于梁,当不擢用。全忠薄其为人,以其为唐鸱枭,卖国求利,勒循致仕,斥楷归田里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卖国求荣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朱温三事》:“苏循及其子楷,自谓有功于梁,当不擢用。全忠薄其为人,以其为唐鸱枭,卖国求利,勒循致仕,斥楷归田里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卖弄聪明,故作媚态
成语出处李大钊《Bolshevism的胜利》:“对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,不是联合国的胜利,更不是我国徒事内争托名参战的军人和那投机取巧、卖乖弄俏的政客的胜利。”
成语意思谓鸟栖树上,至树干枯也不离去。喻行事坚定不移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:“身不敢饮食,拥辕执轺,木干鸟栖,袒肉暴骸。”
成语意思副:相称。指盛名之下,实际难与相符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黄琼传》:“峣峣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,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成语意思膏、脂:油脂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
成语出处宋 张唐英《蜀壽杌》下卷: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为人父母,罔不仁慈。”
成语意思工:工巧;速:速度快。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,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。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枚乘传》:“为文疾,受诏辄成,故所赋者多;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,故所作少而善于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