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佛家语;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;一个头像牛;一个面像马。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楞严经》:“牛头狱卒,马头罗刹,手执枪矟,驱入城门。”
成语意思囊橐:口袋。形容身边财产很多
成语出处《上饶集中营·集中营在福建》:“换回来日用品再到后方出售,于是一转手间就获利巨万而囊橐累累了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悲伤怨恨。
成语出处明·徐复祚《红梨记·请成》:“今日呵,只落得鸟啼花怨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凄凉的情景。
成语出处明·汪廷讷《种玉记·促晤》:“惜鸾帷,孤玉绦,几度凄凉。断肠的鸟啼花落,满目心伤。”
成语意思像鸮鸟啼叫、怨鬼呼号。形容声音凄厉幽怨。
成语出处唐·无名氏《冥音录》:“声调哀怨,幽幽然鸮啼鬼啸,闻之者莫不歔欷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捻土为香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一折:“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,我拜罢也忙瞻顾,多谢神灵佑护。”
成语意思背逆天意正道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“直若逆天犯顺,此则自取灭亡。”
成语意思逆:违背。违背天意做事。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2回:“今孔明自负才智,逆天而行,乃自取败亡也。”
成语意思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路岩传》:“奢肆不法,俄与韦保衡同当国,二人势动天下,时目其党为‘牛头阿旁’,言如鬼阴恶可畏也。”
成语意思逆:违背。形容极大的罪恶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1回:“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,赦免逆天大罪,众当竭力捐躯,尽忠报国,死而后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听不懂。
成语出处瞿秋白《乱弹》:“现在,‘治于人的小人’,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,自然是牛听弹琴,一窍不通了。”
成语意思蔫:枯萎;耷:垂。没精打采的样子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满银蔫头耷脑走出门坎后,惊讶地看见是他的小舅子,便把罗着的腰直了一下,脸上倒显出了几分羞愧的颜色。”
成语意思交:同时;一齐;困:陷在艰难困苦之中。内部、外部同时陷在艰难困苦之中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》:“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。”
成语意思夹:从两方面来的。从里、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五章:“台儿庄正面之敌,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,内外夹击……尚据险顽抗,战况之烈,空前未有。”
成语意思从里、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一折:“那其间内外夹攻,方能取胜。”
成语意思纳:接受;垢:污秽。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
成语出处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12章:“他领导的那场‘里应外合’的战斗,居然被安上一个‘内外勾结演苦肉计’的嫌疑。”
成语意思纳:接受;疾:弊病,缺点。包藏容纳罪过缺失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纳:容纳;秽:肮脏,污秽。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
成语出处宋·叶适《东嘉开河记》:“故大川浅不胜舟,而小者纳污藏秽,流泉不来,感为疠疫,民之病此,积四五十年矣。”
成语意思纳:容纳;垢:污秽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第四节:“所最可痛者,旧病未去,新病复来,日积月涂,纳污藏垢,驯至良医束手,岌岌待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