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耦:两者;猜:猜忌。两方面都不至于猜忌
成语出处春秋 鲁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九年》:“公家之利,知无不为,忠也。送往事居,耦俱无猜,贞也。”
成语意思讴:歌颂,赞美。指赞美功绩,歌颂恩德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成语意思殴:殴打。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
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89回:“偏他至不贤惠,殴公骂婆,打邻毁舍,降汉子,比凡人不同。”
成语意思沤:水泡。水中气泡。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
成语出处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赏春话别》:“叹世人似沤浮泡影,笑眼前繁华富贵,可能常定?”
成语意思瓯:小盆。用小盆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穷苦的生活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曾友于》:“汝父母皆不知,我岂惜瓯饭瓢饮乎?”
成语意思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
成语出处清·秋瑾《自拟檄文》:“欧风美雨,咄咄逼人,推原祸始,是谁之咎?”
成语意思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
成语出处各生《利用中国之政教论》:“欧风墨雨,凓摇吾室家者,旦夕且至矣,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?”
成语意思藕已断开,但丝还长长地联系。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,实际上仍有联系
成语出处宋 黄机《满庭芳 时欲之宫永兴》词:“人道郴阳无雁,奈情钟,藕断丝联。”
成语意思藕已断开,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。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,实际上仍有牵连
成语出处清 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拭泪珠而洗面,藕断丝长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指排列队伍,布设阵势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:“执锐披坚领大兵,排兵布阵任非轻。”
成语意思排奡:矫健的样子。指诗文书画笔力矫健奔放,不受约束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髡残传》:“道济排奡纵横,以奔放胜;髡残沉着痛快,以谨严胜。”
成语意思偏安:偷安;隅:角落。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7回:“赖尔岳飞竭力勤王,尽心捍御,得以偏安一隅。”
成语意思平平安安,没出什么事故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昊天塔孟良盗骨》第二折:“哥哥将令,着兄弟巡界河去,平安无事,回哥哥的话来。”
成语意思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
成语出处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,差人岳母行报知。”
成语意思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。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成语出处明末·凌蒙初有拟话本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成语意思案:几案;桌子。拍着桌子愤然而立。形容极度愤怒。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6回:“半氏大怒,拍案而起。”
成语意思奇:特殊的。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27回:“妙在机关线索,俱于前文布置已定,若读至此处,始为拍案称奇,便非明眼。”
成语意思偶:双;施:施行。两支蜡烛大放光明。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
成语出处汉 王符《潜夫论》:“尧舜之德,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,前烛照之,后烛益明,非前烛昧,后烛彰也,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。”
成语意思沤:水泡;槿:木槿。晶莹的水泡,艳丽的槿花。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
成语出处唐·高彦休《唐阙史·韦进士见亡妓》:“某非猎食者,哀君情切,因来奉救。沤珠槿艳,不必多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