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被:披;苫:用草做成的垫;蒙:冒着。披着草苫子,顶着用荆棘编的器物。形容受尽艰辛,吃尽劳苦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乃吾祖离被苫盖、蒙荆棘,以来归我先君。”
成语意思泼:泼辣;浪:放浪。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。形容撒泼的神态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,怕薛蟠心软意活了,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”汉·蔡邕《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》:“臣邕怔营惭怖,屏气累息,不知所自投处。”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连连~,不敢作声。”
成语出处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”汉·蔡邕《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》:“臣邕怔营惭怖,屏气累息,不知所自投处。”
成语意思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。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,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,处境窘迫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十引《辛氏三秦记》:“河津一名龙门,巨灵迹犹在,去长安九百里。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,不得上,上则为龙,故云暴腮龙门。”
成语意思曝:晒;龙门:河津。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。比喻科举落榜
成语出处《辛氏三秦记》:“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,不得上,上则为龙。故云曝腮龙门。”
成语意思骈体文每句四字、六字排比对偶。
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骈四俪六,锦心绣口。”
成语意思沙里淘金。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比喻事情极容易成功,毫不费力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列女传 杜有道妻严氏》:“何邓执政,必为玄害,亦由排山压卵,以汤沃雪耳,奈何与之为亲?”
成语意思越:过;岭:山岭。爬过高山,越过峻岭。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4回:“吓得邓艾弃甲丢盔,撇了坐下马,杂在步军之中,爬山越岭而逃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9回:“我与足下未遇之先,已受先施之惠,及至萍水相遇,怎好为我破格!”
成语意思浮萍随水漂泊,聚散无定。比喻人的偶然相遇
成语出处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煎茶》:“天呵,果然是萍水相遭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爬梳剔抉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卢文弨《〈履斋示儿编〉跋》:“怡谷,学人也。宜其视此无难焉。爬梳洗剔,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。”
成语意思谓偏向、袒护某方。
成语出处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30回:“这叫什么话?我们偏三向四啦?”
成语意思谦躬屈节,低声下气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,赔身下气,情性体贴,话语绵缠。”
成语意思衒:炫耀,卖弄。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
成语出处《清平山堂话本·刎颈鸳鸯会》:“本妇也在门首抛声衒俏。”
成语意思片善:微小的优点。指小有才能的人
成语出处《陈书·陆瑜传》:“吾识览虽局,未曾以言议假人,至于片善小才,特用嗟赏。”
成语意思菩萨的慈悲胸怀。比喻心地仁慈
成语出处《西湖佳话·放生善迹》:“吾弟以恩报仇,实是菩萨心肠。”
成语意思不顾性命危险;不顾一切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五回:“[张太太]今日在舅太太屋里听得姑爷果然中了,便如飞的从西过道儿里直奔到这里来,破死忘生的大着胆子上去,要当面叩谢魁星的保佑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贪生怕死”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文三王传》:“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,冬月迫促,贪生畏死,即诈僵仆阳(佯)病,徼幸得逾于须臾。”
成语意思俭朴:不浮华。
成语出处《元史·乌古孙泽传》:“常曰:‘士非俭无以养廉,非廉无以养德。’身一布袍数年,妻子朴素无华,人皆言之,泽不以为意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