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相传曹植七步成诗,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,后因以“七步八叉”形容才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具有成例;古人击钵催诗,我要击钵了。”
成语意思甘味:味道好。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,吃饭时吃不出好味道。形容心事重重,坐卧不安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
成语意思脱离黑暗势力,走向光明的道路。
成语出处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今愚弟来归,实是去暗投明,脱鬼成人之幸。”
成语意思坐:坐罪。有朋友关系的人也被判罪,整个家族被杀掉。比喻株连治罪,残暴统治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讨袁檄文》:“头会箕敛,欲壑靡穷,朋坐族诛,淫刑以逞。”
成语意思袍泽:长袍与内衣,泛指军队中的同事。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、友谊
成语出处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。”
成语意思谓闭塞到极点,则转向通泰。
成语出处《易·杂卦》:“否泰,反其类也。”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成语意思胼胝: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。形容极为辛苦
成语出处《梁书·贺琛传》:“不惮胼胝之劳,不矢癯瘦之劳。”
成语意思缁:黑色僧衣。剃去头发披上僧衣。指出家为僧尼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何不舍离爱欲,披缁削发,就此出家。”
成语意思随机应变,锋芒毕露。形容言辞辩捷锐利。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朔对向响应,权变锋出,文章辞令横无穷,上颇倡优畜之。”
成语意思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
成语意思指知识和见闻广博。
成语出处明俞弁《逸老堂诗话》卷下:“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,不知何所据而云然。”
成语意思犹调兵遣将。亦作“遣将调兵”、“遣将征兵”
成语出处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八回:“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,然后自领马步军兵,离寨伺候。”
成语意思亲:亲戚;敌:相当;贵:地位。亲情不能胜过职位的尊卑。形容人情淡薄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21出:“杨妹丈是咱内亲,为何也不竟进?如今亲不敌贵了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七步成诗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:“丕又曰:‘七步成章,吾犹以为迟。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?’”
成语意思犹投笔从戎。谓文人弃文就武。
成语出处唐·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兄及夫主,弃笔从戎,身死寇场,茕魂莫返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寝不聊寐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5回:“玄德因思水镜之言,寝不成寐。”
成语意思钗:妇女的发饰;荆:灌木名。荆枝为钗,粗布为裙。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裙布钗荆,任是村妆希罕。”
成语意思清跸: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。指皇帝出行前呼后拥清道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6回:“两街仪卫喧阗,清跸传道,人马森列,多官俱上马远送,太尉悉令免之。”
成语意思强:强势。指客人应当让主人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自古强宾不压主,晁盖强杀,只个远来新到的人,安敢便来占上!”
成语意思同“并驾齐驱”。
成语出处清·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刘将军》:“吾尝览《后魏书》,见杨大眼者,武伎绝伦,战功居最,其妻潘氏,颇善骑射,至于攻战游猎之际,潘于戎装,齐镳并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