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衣服很破,补了又补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醉太平·叹子弟》:“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,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。”
成语意思穷:寻求到尽头。探求事物的本源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民族主义》第六讲:“所以穷本极源,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乐声清润动听。
成语出处宋·杨无咎《垂丝钓·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》:“听敲冰戛玉,恨云怨雨,声声总在愁处。”
成语意思动用全部兵力,肆意发动战争。形容极端好战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奢侈无限,穷兵极武,百姓空竭,万民疲弊。”
成语意思谓弃农经商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郡国辐凑,浮食者多,民去本就末。”
成语意思裘:皮衣。皮衣穿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生活穷困
成语出处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忽裘敝而金尽,遂寡欢而愁殷。”
成语意思指空前绝后。亦用作讽刺。
成语出处唐 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: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”
成语意思以布作裙,以荆代钗。比喻贫困。同“钗荆裙布”。
成语出处元 高明《琵琶记》第三十九出:“[旦]自古道:人有贵贱,不可概论。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,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。”
成语意思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毛传:“跋,躐;疐,跲也。老狼有胡,进则躐其胡,退则疐其尾,进退有难。”后以“前跋后疐”喻进退两难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言医官札子》:“今闻诊御脉者,常以十数,工拙相杂,是非混淆,发言进药,更相倚仗,前跋后疐,左瞻右顾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完璧归赵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与何炯书》:“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,全璧归赵,飞矢救燕。”
成语意思亲:亲近的人;疏:疏远的人。亲近的人不会被疏远的人隔开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0回:“你这么个明白人,难道连‘亲不隔疏,后不谮先’也不知道?”
成语意思犯:侵犯;暴:损害。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,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强不犯弱,众不暴寡,而弟达乎州巷矣。”
成语意思使兵力强大,国家富足。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上当路论时务书》;“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,率以尚器为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,一定不会成功。
成语出处《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》第四卷:“若敲冰而索火,类缘木以求鱼。”
成语意思强干弱枝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张缵传》:“所以居宗振末,强本弱枝,闻古今之通制,历盛衰而不移。”
成语意思拙:笨拙。有时巧捷不如笨拙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事有所至,而巧不若拙。”
成语意思犹强干弱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诸侯有变,亦足率以东伐。此强本弱末之术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去本就末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。”汉·高诱注:“……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,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弃本逐末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恽敬《答邓鹿耕书》:“惟小人弃本求末,不务修德,止求吉葬。”
成语意思有七步成诗的才能。比喻人有才气,文思敏捷
成语出处清·程允升《幼学故事琼林·文事》:“七步奇才,羡天才之敏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