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度:次,回。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。泛指去了又来的人。
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《再游玄都观》诗:“种桃道士今何处,前度刘郎今又来。”
成语意思窦:男女相爱的心窍。指少男少女逐渐懂得爱情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请皇太子出阁讲学疏》:“盖人生八岁,则知识渐长,情窦渐开。”
成语意思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四种常用兵器。泛指兵器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回:“关前摆着枪刀剑戟,弓弩戈矛,四边都是檑木炮石。”
成语意思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。
成语出处东汉·孔融《肉刑议》:“胡明德之君,远度深惟,弃短就长,不苟革其政也。”
成语意思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。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。
成语出处元·叶颙《书舍寒灯》诗:“青灯黄卷伴更长,花落银釭午夜香。”元·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你既爱青灯黄卷,却不要随机而变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春风得意,心满意足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是故文章之作,恒发于羁旅草野,至若王公贵人,气得志满,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清都紫微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张孝祥《西江月·代五三弟为老母》词:“莫问清都紫府,长教绿鬓朱颜。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谓不为人知的德行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》:“士之为善者,虽潜德隐行,必有时而发。”
成语意思好象白玉堆砌而成。比喻白玉般的事物聚集一处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7回:“时炀帝与萧后才转过后殿,早望见高台上琼堆玉砌,一片洁白,异香阵阵,扑面飘来。”
成语意思谓非分之得容易失去。
成语出处叶圣陶《文心》:“结果必然不成东西,徒然使自己后悔,供人家嘲笑,这便是‘强得易贫’了。”
成语意思盲:盲人。向盲人问路。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答陈生书》:“足下求速化之术,不于其人,乃以访愈,是所谓借听于聋,求道于盲。”
成语意思犹弃短就长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1回:“因此制台想派一个人到外国调查调查有什么新法子,回来教给这些工匠等,他们好弃短用长。”
成语意思迁:迁移。迁移到他处更好
成语出处邹韬奋《经历》:“每天堆满桌上的全国各处读者的来信都要求‘迁地为良’。”
成语意思倾耳:侧着耳朵;拭目:擦眼睛。认真听,仔细看。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上殿札子》:“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,天下倾耳拭目之时,所当戒者,惟嗜好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强:硬要,迫使。经强求后才答应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良曰:‘请复之。’强而后可,一朝而获十禽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,诗文就写得越好。
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《序》:“盖愈穷则愈工。然则非诗之能穷人,殆穷者而后工也。”
成语意思弃;抛开。抛弃丑恶信从道德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弃恶从德,乃与蔡通涂其榛棘。”
成语意思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注引《世语》:“君释褐登宰府,三十六日,拥麾盖,守兵马郡,乞儿乘小车,一何驶乎?”
成语意思穷人骤然发了大财。比喻学问大增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答程父推官书》:“儿子比抄得《唐书》一部,又借得《前汉》欲抄。若了此二书,便是穷儿暴富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