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汲黯传》:“臣常有狗马之心。”
成语意思公正无私,光明磊落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确《翠薄山房帖》:“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,则岂直如此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改换原来的姓名。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换姓”。
成语出处明 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十三:“其后往往私创庵院,滥将无籍之徒收充,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,削发顶冠,人莫之识。”
成语意思高明:精明高妙。指见识精明高远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大王是高明远见的,不消乡民多说。”
成语意思高明:(见解或技能)高超。远识:远大的眼光。指见识高远。亦作“高明远见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钱世昭《钱氏私志·蔡鲁公》:“公高明远识,洞鉴古今,知国家之事,必至于斯乎?”
成语意思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,到头来自己受害。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0回:“古人说的‘关门养虎,虎大伤人’。这个东西,如何养得熟的。”
成语意思清除旧思想,改变旧面貌。比喻彻底改过,重新做人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革》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
成语意思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。指人善于骑射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若得此人,可以攻打贼巢。更兼他深通武艺,弓马娴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刮目相待”。
成语出处蔡元培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》:“士别三日,刮目相见。况时阅数载,诸君较昔当必长足之进步矣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光辉灿烂;照耀非常远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别人的事。
成语出处《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王定拜别三官而去。正是: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。”
成语意思帽子、袍子、带子、鞋子。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8回:“一个捧着文房四宝,一个捧着冠袍带履。”
成语意思犹根深蒂固。
成语出处明·李东阳《读唐史》:“惟公言正论,不可则止,而根盘蒂结于君心者,不可猝拔。”
成语意思象瓜被剖开,豆从荚里裂出一样。比喻国土被人分割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出入三代,五百余载,竟瓜剖而豆分。”
成语意思不能同等与地位、名誉较自己高的人结交或攀亲
成语出处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一章:“你们钟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,我们做买卖的,恐怕高攀不上吧?”
成语意思争着出头;要冒尖,强出头。
成语出处《全元散曲·柳营曲·风月担》:“勤儿每正鼓脑争头,斗喧呼谢馆秦楼。”
成语意思顾:照管,照顾。指对后方的忧虑、担心
成语出处《宋史·李处耘传》:“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,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。”
成语意思弦:弓上的牛筋绳子;鞘:装刀剑的套子。弓张上弦,刀拔出鞘。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语笑喧哗,弓弩上弦,刀剑出鞘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更仆难数”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儒行》:“遽数之不能终其物,悉数之乃留,更仆未可终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功成事定之后,出力的人反而见弃,没有好下场。
成语出处《文子 上德》:“狡兔得而猎犬烹,高鸟尽而良弓藏,名成功遂身退,天道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