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钩:钩取;索:探索。色取深处的,探索隐秘的。指钻研深奥的学问,探索隐秘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
成语意思谓天造地设,非人力所能成就。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念奴娇·登多景楼》词:“鬼设神使,浑认作、天限南疆北界。”
成语意思设:筹划;施:实施。神鬼所设计的。形容安排极为巧妙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念奴娇·登多景楼》:“鬼设神施,浑认作、无限南疆北界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各抒己见”。
成语出处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议院》:“中国历代帝王继统,分有常尊,然而明良喜起,吁咈庚歌,往往略分言情,各抒所见。”
成语意思喻登科及第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》诗:“自知群从为儒少,岂料词场中第频。桂折一枝先许我,杨穿三叶尽惊人。”
成语意思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同“高山仰止”。
成语出处《管子 九守》:“高山仰之,不可极也。”《鬼谷子 符言》:“高山仰之可极,深渊度之可测,神明之德术正静,其莫之极。”
成语意思盖世:压倒当世。超出当代所有的人。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一折:“遮莫他盖世英雄,驱兵拥众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高见远识”。
成语出处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·王珪母妻识见》:“其高识远见,甚非常人所能及者。”
成语意思识:见识。见识高超,器度深远
成语出处《周书·张轨传》:“宇文公文足经国,武可定乱。至于高识远度,非愚管所测。”
成语意思更:旧时夜间计时单位。一夜分五更,每更约两个小时。夜已很深,没有一点声响。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益州西睦和尚》:“更深夜静,共伊相商。”
成语意思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,就要登得更高。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。
成语出处唐 王之涣《登鹳鹤楼》诗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;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
成语意思转动舌头,张开嘴唇。形容开口说唱。
成语出处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鼓舌扬唇,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。”
成语意思须:应当。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0回:“正是隔舍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!公子听得仔细,即心中转道:‘奇怪,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?’”
成语意思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,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。后比喻照例应付,敷衍了事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。”
成语意思天色很晚才吃饭,天不亮就穿衣起来。形容勤于政事
成语出处南朝 陈 徐陵《陈文帝哀策文》:“勤民听政,旰食宵衣。”
成语意思弦:弓上的牛筋绳子;鞘:装刀剑的套子。弓张上弦,刀拔出鞘。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1回:“一个个弓上弦,刀出鞘,支更坐夜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穷思苦索,刻意为之。
成语出处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第八卷:“夫刿鉥心腑,指摘造化,如探大海出珊瑚。”
成语意思掩:乘人不备进行袭击。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,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。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,以免不测的牺牲。
成语出处《孙子·军事》:“归师勿遏,师必阙,穷寇勿追。”
成语意思格:感通;彻:贯通,深透。感天动地
成语出处清·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:“此种精诚,格天彻地,呕血剖心,能与龙比并忠,曾闵齐孝。”
成语意思经过瓜田,不可弯腰提鞋;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。比喻避嫌疑
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