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作事物的规范、世人的榜样
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序致》:“吾今所以复为此者,非敢轨物范世。”
成语意思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丧服四制》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国无二君,家无二尊。”
成语意思观望:看风头。指犹豫不定,坐观情势发展,以便见机行事
成语出处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7章:“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,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。”
成语意思指片断、孤立的文句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〈古小说钩沉〉序》:“《庄子》举宋鈃之言,孤文断句,更不能推见其旨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隐居不仕,生活安闲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卿累违朝旨,高卧东山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高文典册”。
成语出处宋·王安石《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》:“闳言崇议,足以经纶王家;高文典策,足以鼓动当世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,如诏今制诰等。引申为经典性著述。
成语出处宋 汪藻《序》一时高文大册,悉出其手。”
成语意思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、诏令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三卷:“军旅之际,戎马之间,飞书驰檄,用枚皋;廊庙之下,朝廷之中,高文典册,用相如。”
成语意思贵:地位高;尊:地位或辈分高,尊贵。显贵者不可能永处尊贵的地位
成语出处晋·傅玄《吏部尚书箴》:“贵无常尊,贱不指卑。不明厥德,国用颠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互相辅助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刑罚过度株连,一人有罪,株连九族
成语出处《明史·景清传》:“藉其乡,转相攀染,谓之瓜蔓抄,村里为墟。”
成语意思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是知秦战未尝不胜,攻未尝不取,所当未尝不破也。”
成语意思不前:不敢上前。事情尚难确定时,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,观察事物的发展,暂不前进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信陵君列传》:“名为救赵,实持两端以观望。”
成语意思攻:攻打;克:攻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是知秦战未尝不胜,攻未尝不取,所当未尝不破也。”
成语意思克:攻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成语出处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古来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端赖吾能用兵之将,求之于今,邈不可得。”
成语意思谓改变以往的错误,修治来日的善行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公沙穆》:“愿改往修来,自求多福。”
成语意思谓十分顽固,无法感化。
成语出处《续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目下山东有名绿茶,可知道他们形状否;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,还有梗顽不化,本事十分利害的否?要一一请教。”
成语意思姑:姑且;妄:随便。姑且随便听听;不一定就相信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予尝为女妄言之,女以妄听之。”
成语意思边歌边舞,庆祝太平。指粉饰太平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陈显达传》:“须享尘一静,西迎大驾,歌舞太平,不亦佳哉!”
成语意思指衙门办事往往先紧后松,有始无终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14回:“常言道:官无三日紧。过了几年之后,这事便懒散了。”